不出所料,罗翰在纠结了一番之后,还是决定答应下瑞康的邀请,器官再生项目对他的诱惑力太大了。
而且在他看来,这个项目完全是可以让瑞康做几十年的,不可能短短几年就结束,哪怕项目完成,也会有很多后续的研发工作,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长远项目。
就像手机,都研发出来几十年了,现在不也一直都有研究机构在研究相关的后续新技术。
罗翰觉得,就算加入了瑞康,在他退休之前,应该都会把精力放在器官再生项目和后续的研发之中,这样的话,事情也不是那么难接受了。
反正他对这个项目确实很有兴趣的,作为一个细胞分子学的优秀学者,利用多能干细胞进行器官再生,可太吸引他了。
所以,他最终还是答应了柯立亮的邀请,准备尽快向学校提出离职,办理好离职手续之后,就加入瑞康的南斗研究中心。
不只是他。
瑞康集团在全国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一同发力,向五十多位国内杰出优秀的生命科学领域专家,都抛出了橄榄枝。
这些收到瑞康邀请的专家教授,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大多都和器官再生有些关系,或者在同一领域。
其中,一共有36位专家教授,都成功被打动,同意加入瑞康,一起参与器官再生项目的研发。
这个比例已经很高了,有近三分之二都答应了,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华夏生命科学泰斗级别的老教授,离着院士都只有一线之差的那种,要是算辈分的话,都是云珩的祖师级别。
这些泰斗们都是真正经历过华夏生命科学从无到有,逐渐成长起来的这个过程,并且为之做出了非常多重要的贡献,可以说现在华夏的生命科学领域,就是这些人参与建立起来的。
每一位教授,都拥有丰富和非常优秀的科研能力。
最重要的是,他们还都是有信念的一群人,是一群真正可以为华夏科学事业奉献自己生命的斗士!
有这样一群人加入,原本让陈长安十分忧心,并且进度十分艰难的器官再生设备的研发进度也立马提速了。
不得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确实不假。
虽然瑞康自己培养的这些科研人员数量已经超过了千人,团队非常庞大,并且也都经历过硬仗,参与了多个瑞康重要项目的研发。
但是在经验上,他们与这些老专家们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可能这是时代造就的局限性。
这些老专家们当年刚参与研究工作时,基本上华夏的生命科学领域是一穷二白,要啥啥没有的程度。
一切的科研,完全都要靠他们自己来,一旦有任何科研上的想法,都得从头自己摸索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积累了非常多的经验,而且他们作为开拓人,本身是没有任何教条束缚的,在那个年代,是最具有天马行空的科研思维,和大胆想象力创造力的一群人。
而现在的科研人员,大多都是读着他们编写的教材培养出来的,虽然说整体的素质可能更加高了,但是在抽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方面,和这些泰斗们差距还是非常大的。
打个比方。
器官再生设备上的一个用于细胞维生的装置,原理陈长安已经给出了详细资料了,但是缺乏具体的数据论证。
负责这个部分研究的小组进行了多次的试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得出的试验数据,和陈长安的治疗数据总是差了一些,效果不够理想。
他们试了各种方式,将资料翻来覆去的看了很多遍,都背在心里了,但是不管怎么尝试,始终就是差了点。
后来,当从京都生命科学院特聘来的萧兴元教授加入瑞康,参与了这部分的研究时。
在萧兴元教授的帮助下,这个问题不到两天就被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