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出护山大阵的砺剑台上,终年都是扬风飘雪。
讲道结束后,云泽与吴麟子,一左一右,“恰”在由此而下的阶前相遇。
只一瞬间,就是剑拔弩张的局面。
杀机流溢,森然入骨,以至于原本热热闹闹的砺剑台上,一时间忽然安静下来,许多方才一起聆听府主讲道的学府同窗,原本是要留在砺剑台刻苦修行,又或离开砺剑台,要么先去解决午膳问题,要么就是另有琐碎之事需要处理,此间却全都驻足,饶有兴致地望着阶前两人,以至于就连某些先人一步,已经离开砺剑台走下台阶的学府同窗,也在察觉到这些突如其来的气机变化之后,立刻止步。
北中学府的冲突,在某些层面而言,很是常见,诸如言语之争、意气之争。但在另一种层面而言,却又不太常见,像是大打出手、生死厮杀。
云泽与吴麟子之间的摩擦恩怨,打从最开始的时候,就算不上什么隐秘之事,一方面是北中学府就只这么大点儿的地方,再怎么满打满算,也不过寥寥数百人,任何事情,一旦稍有疏漏,就会立刻闹得人尽皆知,比比皆是。
另一方面,则是大胡子与天枢圣地之间的事情,闹得太大,尤其《武道正经》这本书,时至今日,前后也才不过大半年时间,就已经传遍了五湖四海,尤其是在大胡子当初南下逃亡路上的所经之处,大小城镇,但凡有着野修散修出没之地,都会得到至少一本拆解开来的《武道正经》,也便手中拥有部分残篇,或者整篇《武道正经》的野修散修,早就已经不计其数。
这件事情的背后、以后,全都牵扯众多,老人卫熵能够想通的事情,但凡有些大局观的人,就都能想通其中关节。这世上的聪明人从来都是不计其数,只是有些人往往忧国忧民忧天下,就虽然看得出时局动荡,却绝口不提,以免在此之外横生枝节,也有些人却偏偏喜欢煽风点火,也便天下将乱的传言,哪怕再怎么控制,也早就已经传遍了山上山下,大街小巷,闹得沸沸扬扬。
外人关注更多的,当然还是《武道正经》以及这则传言,但在北中学府,更多人还是关注眼前事。
所以自当云泽与吴麟子在此“巧遇”之后,绝大多数的学府同窗,就果断驻足,凭轼旁观,并且很快就有窃窃私语之声窸窸窣窣地响起,但数量不多。
北中学府的这些弟子学员,大多还是懂得一些江湖规矩的,旁观便罢,闭口不言,知道不能轻易议论他人是非,更不能随意评点对峙双方谁强谁弱,哪怕说法足够公道,理由足够充足,也依然不行,否则一旦被人听到,很容易就会惹火上身。
其实真要论起江湖规矩,就连在旁观战,也是大忌。
尤其生死厮杀,更不能轻易观战。
这就牵扯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但真正值得一提的,也就三个。
其一便是所谓压箱底的本事,谁都不愿被人瞧了去,人多嘴杂,一传十,十传百,然后就像一阵狂风一样,吹过千山万水,结果就是江湖上人尽皆知,又哪里还能算得上是压箱底的本事?江湖确实很大,大到一颗人心一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江湖同时也很小,小到一颗人心一江湖,一个人就是一座江湖。
第二个需要牵扯到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忌惮”,换句话说,也是担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问题,在敌我双方势均力敌的时候,尤为尖锐。试想一下,一场势均力敌的江湖厮杀之后,结果往往难免一死一伤,死者自是不必多提,已经沦为他人修行路上的机缘与横财,而伤者虽然活了下来,却也难免落到一个筋疲力竭的下场,甚至再也无法应对任何意外。所谓财帛动人心,这么一死一伤两件唾手可得的机缘摆在面前,能有几个江湖修士保证没有半点儿心动?
终究是江湖人多君子少,天上星多月独明。
很早之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