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〇四章 岳麓书院(1 / 4)

时间进入七月份,董书恒进入三川转悠了一圈,感受了一下天府之国的独特魅力。

此时的三川非常大,因为川西包含了高原的东部地区。

满清时期就已经是这么设置了。满清虽然有诸多的不好,但是在处理游牧民族方面却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至少那些游牧部落都被收拾得服服帖帖。这其中地域划分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川西这块地方是硬生生从高原割裂出来的。这里一直也在改土归流。通过川西这块地方,让三川成为了控制高原的桥头堡。

董书恒一直走到了川西,看了一下这里向高原修筑的公路,慰问了修路的工程兵。

这些人大都是复兴军在川西征募的,他们以前是农奴,但是成了工程兵之后,他们就脱离的原来的身份,成为了自由人。

不仅如此,他们还跟汉人的士兵一样有饷银拿,他们的家人也分到了土地。

他们打心眼里感激复兴军。即使是在修路的时候造成了很多损伤,但是没有一个逃兵。

现在就是让他们上战场作战他们都不怕,更何况只是修路。

修路的死伤只是意外,能有多少?他们这些人都是土生土长的高原人,不存在高原反应。

要是用汉人来修这条路,那么损伤更大。

董书恒的到来让他们士气大振。毕竟在他们看来,董书恒就像是皇帝,有些人甚至匍匐在地上,不敢直视董书恒。

不仅如此,董书恒还见了几位当地的几位活佛,谈了谈佛法。

在三川,他一呆就是将近一个月。这让董书恒不得不加快接下来的行程。

回过头来,董书恒还是沿着长江回返。这两天复兴军做了一件大事儿就是疏通了长江三峡的水道。

得益于高性能的炸药,以及大马力的蒸汽轮船。复兴军炸毁礁石疏通水道的能力比以前有所进步。

即使有了铁路,董书恒对这条连接东西的黄金水道依然十分重视。

世界上的河流很多,但是真正像长江这样长且适合航行的河流并不多。

而且长江上下游之间多有山脉阻隔。

长江靠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已经帮助我们劈开了这些天堑。

作为华夏子孙自然是要将上苍的恩赐给利用好。

董书恒离开锦官城,回到长江流域,然后沿着航道顺流而下,终于感受到了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快捷体验。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只是他到了洞庭湖口就停了下来,没有再继续东返。

而是让船队进入了八百里洞庭。然后船队直接沿着湘江逆流而上来到了长沙府。

岳麓书院,曾涤生依然在山长室中看书写字。这是他除了讲学之外主要的消遣活动。

自从放弃从政进入岳麓书院开始,曾涤生就极少见外人,尤其是其以前的手下,更是从来都拒之门外。

除非是一些昔日的友人来访问他,他才会接见一下。

现在曾涤生的弟弟曾老九被发配到了极北行省,成为了先遣队的一名汉人军官。

据说在那边混的还不错,手下有一帮子扶桑武士以及林中猎人。

在与沙俄猎人的暗中较量中,曾老九立功不少。按理说已经足够赎罪回来了。

但是那家伙似乎非常喜欢那里冰与火交杂的生活。

他竟然将自己的户籍都转过去了。甚至在那里娶了偏房,开枝散叶了。

对此,曾涤生未多过问。他这个弟弟曾老九生性粗野,也许更加适合在那种苦寒之地打熬,适放内心的野性。

他的长子早夭,次子在理藩院中历练,跟刘清北出国访问了一趟,也还算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