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七章 戊午之变(1 / 5)

董书恒急忙将支援东华的人和物资安排好,就开始南巡了。

这次他走的是铁路,这样更加便捷,当然也更加舒服。

同时他也想体验一下现在的铁路线。蒸汽动力的火车速度上确实不敢恭维。

好在,等大马力柴油发动机或者是电机出来之后,蒸汽机车就可以慢慢淘汰。

复兴军在内燃机和电力的发展上走的很快,如果不是因为基础太差,他都想直接跳过第一次工业革命。

不过要是没有发展蒸汽机积累的经验以及人才,董书恒的内燃机也造不出来。毕竟他自己也不会动手。

但是,他知道这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定要坚定地走在前面。

科技的发展在于应用,只有进入了应用领域,一项科技才能够进入快车道。

因为在应用中能够验证技术的优缺点,促进其完善。

这次出行,董书恒准备有选择地去看,不准备视察沿途的每一个城市。

第一站,他在山东济南下的车,随即去看了菏泽。

现在这里真的是一片大泽,一望无际的那种。

华夏历四月份,正是春汛的时节,大泽之中已经开始蓄水,水位升高,湖面的面积也随之扩大。

乘坐在一艘柴油机驱动的小型游艇之上,向四周的看去能够体验到一种波澜广阔的感觉。

大泽中的水并不黄,因为黄河水注入这里之后,由于水流几乎停止,会迅速沉积下来。

每年到了枯水期,就是开采大泽中泥沙的季节。这里产的黄沙品质不错,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材料。

而且这里的黄沙几乎是可以可持续开采的。

这才是这条大泽给周边地区带来的最大财富。

大泽的四周种植了大量的柳树、杨树以保护湖堤,现在已经开始抽芽。

大泽旁的柳树抽芽的时间明显要比旁处早一些。

也许是因为菏泽足够大,已经能够起到调节局部地区气候的作用。

这条大泽南北长一百多公里,东西宽六十几公里,确实足够的大。

“总统,这片大泽为什么叫菏泽,这里夏天的时候会长出很多的荷花吗?”见到董书恒坐在船上看着湖面上的风景,没有什么事情要谈,笃姬主动打破沉没,疑惑地问道。

“菏泽这个名字在我华夏上古历史中就出现过,也确实存在过,那个时候这里还有大象呢,应该是比现在温暖。现在这里的气候已经不是很适合荷花的生长。”董书恒说道。

淮海书院专门有一个考古学院,这几年发掘了不少的古迹,那个关于印第安人的说法就是那些考古学者发掘殷墟的时候提出来的。

考古这个学科看起来对经济发展没有什么作用。但是实际上它的价值非常大。

一个民族的历史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去发掘,一个是文献,一个是考古。

很多文献也是要通过考古去发现,因为华夏的朝代更替太过激烈,很多文献都消失了,有些就隐匿在地下。需要通过考古去重新发掘。

在考古的时候,学者们就发现殷商时期,现在的河南地区是有大象的。

我们都知道大象这种动物喜欢温暖的气候。当然了,早就已经灭绝的长毛象除外。

“啊,是真的吗?”笃姬有些吃惊地张开了小嘴。

带着一个生活秘书就是这样,在巡查的时候能够增添一些乐趣。

除了去了菏泽,董书恒还去看了鲁南地区的农村。

这里是山东最贫困的地区,尤其是沂蒙山区。

这里的民生改善只能依靠移民。人多资源少就是这里的硬伤。

根据统计,复兴元年的时候,山东行省的人口就达到了两三千万人,是一个不折不扣人口大省。

当年清军入关之后,山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