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五章 夷播海(五千大章求票!)(1 / 5)

这些民族英雄,是华夏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华夏民族的脊梁。

董书恒希望他们能够永远活在每一个华夏人的心中。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英雄,那么这个民族就是没有希望的。

董书恒希望如果哪天有人数典忘祖,忘却这些英雄,甚至是侮辱这些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雄,那么每一个有血性的华夏人都能够站出来谴责他,唾弃他。

将那些人永远地钉在耻辱柱上,让那些人的灵魂都不得安生。

从华夏的历史能够看出,华夏算是民族主义精神以及国家意识觉醒比较早的地区。

这与华夏本身就是一个文明的诞生地有关系。

现在的世界上还有很多的地区都没有国家或者民族意识,那里的人民被其他国家民族奴役、殖民,或者是处在无秩序的状态之中。

直到二十世纪,民族主义思想才在全世界觉醒。那时候开启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民族独立运动。

后世国家的边界也是在那个时候渐渐固化下来。

所以董书恒在尽自己最大努力扩大的华夏的版图,拓展华人的生存空间。因为他知道现在是最后的机会了。

华夏的历史上版图主体变化不大,但是外延空间一直在变换不定的状态中。

王朝强盛之时,华夏的版图就变大,王朝动乱之时华夏的版图就缩水。

董书恒知道,再过百年,就是华夏再次强盛了,那时候华夏的版图也没办法再次扩充了。

那个时候的世界秩序已经建立了起来。到时候想要重新占领一块领土将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到了沪上之后,董书恒主要做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参加沪上工商业界组织的茶话会。

第二件事情就是为沪上证券交易所的开张剪彩。

这是董书恒北上之后,也是华夏建立起来之后第一次与这些沪上的商人见面。

这里聚集的商人差不多是华夏的商业界的所有精英。他们代表着华夏的一个新崛起的重要阶层。

华夏的工商业阶层很多其实就是脱胎于原来的士绅地主阶层。他们算是这些人中的开明者。

实际上在华夏,工商业阶层和士绅地主阶层从来都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他们之间是不断地相互转化融合的。

有些开明的士绅、地主不再将专注力放在土地上,而去投资回报率更好的工商业。

也有些商人赚了大钱之后,选择拿钱去买地,成为了地主。

这就是现实中的情况,华夏的阶层并没有那么的固化。因为华夏的阶层没有宗教或者贵族制度的束缚。

当前的很多地方都和华夏不同。比如印度,他们的阶层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天赋以及努力,更多的是受到种姓制度的约束。

欧洲也是这样,按照姓氏划分的血统还对阶层产生着重要影响。

这种相对自由的阶层转换为华夏的进步发展了动力。也是华夏发展的先天优势。

在招待会上,董书恒发表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演讲。

一个政治家必备的一项技能就是演讲,演讲真的很重要。

尤其是在你希望自己所带领的民众去做好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场好的演讲往往能够让他们充满士气。

在很多时候,一个领袖如果不会演讲,不会调动手下的情绪,基本上这人就不是一个好的领袖。

董书恒以前看过很多的演讲。在后世的历史上很多政客都是靠自己的口才起家的。尤其是华夏隔着太平洋的那个喜欢夸夸其谈的邻居。

相比起来,华夏的政治家们则比较务实一些,他们顶多会写上几首大气磅礴的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心境。

当然,演讲也是他们的特长,但是他们不会随时随地的拿出这个本领出来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