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九章 家臣?(5000+求票!)(2 / 4)

是充门面而已,人家只是来蹭点贡品,还不一定将满清当作的自己的宗主国。

不过这次,董书恒还是让理藩院派出一队队使节出发,每支使节团队中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情报人员另外还有特战队和警卫负责安全。这样每支使团达到了一百多人。

这些使团不光是到藩属国邀请他们来参加就职典礼,更重要的是要探秘清楚,这些藩属国的情况。

英、法一直在南亚、东南亚拓张殖民地,原本的一些藩属国可能都成了别人的殖民地。还有一些也许因为更换了政府,转变了对华夏的态度。

董书恒现在就是要先摸清楚这些地方的情况。现在是1855年,董书恒不清楚英法在南亚、东南亚的殖民扩张具体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东南亚还好,复兴军在东南亚有很多农场,也有很多商业往来,大概得情况都了解。

南亚那边几乎是一无所知。骆秉章那里已经派了一支队伍去高原。去招降满清驻高原大臣。

同去的还有一支在西川组建的军队,那里同样是高原,只有这些人才能适应高原的气候。

现有的条件下,复兴军要是上高原,非战斗减员就得让董书恒肉疼。

新政府成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董书恒最终还是决定将都城定在京师,他决定将其改名为新京。

新政府依然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地方上,实行省、府、县、乡(镇),四级管理模式,就跟以前的复兴军政府一般。

相比于满清,增加了乡镇一级,之所以要这样,就是为了打破几千年来皇权不下乡的弊端。

华夏政府的管理直接到乡镇一级,通过乡镇向村落渗透管理。

在省一级之外设立市,市归中央政府直接管理,作为一些重要的中心来建设。第一批设立的市是新京市,包括现在的京师、天津卫、永平府这个靠近渤海的三角地带。

原本京师的位置将作为今后的政治中心。新京的商业中心将放在天津卫地区,工业中心则放在永平府,这两个地方都适合建设大型港口。

这样的好处就是不会集中在一起发展。北方的水资源匮乏,不适合发展超大型城市。

另外还有沪市,沪市囊括了原来的松江府、太仓州,这里将作为东南的一个重要商业中心发展,同时还是对外贸易的窗口。

徐州府和海州府将合并成为徐州市,作为一个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发展。

漳州府和泉州府分离出来组建厦门市,作为南方的一个重要的港口贸易城市。

川东的重庆府、顺庆府、绥定府、夔州府、忠州、酉阳州、石柱厅组建东川市作为西部的工商业中心发展。

接下来就是大搬迁工作,淮海书院将一份为二,一部分师生将北上组建新京书院,至于校址暂时放在了规模仅次于皇宫的恭王府。

董书恒也不住在紫禁城中,他将紫禁城交给魏源改造成华夏大博物馆,这里以后甚至会对百姓开放。

原本京师的老城,将建成一个文化中心。

他将总统府选在了夏宫。对于总统要住到城外去,底下的官员很多都站出来反对,他们觉得这是不是董书恒要开始享乐了?

不过董书恒随后宣布在北京城西北的园林集中区筹建新城,新城不建城墙。原本的园林除了夏宫之外,全部该成公园,房舍用作政府的办公用房。

这下大家才放心。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火枪火炮发展了之后,城墙的作用越来越弱了,华夏的建设部早已要求地方不得再建造新的城墙,除非是边境的要塞堡垒。

原有的城墙可以保留,也可以根据城市发展需要拆毁一部分。只有那些年代久远的城墙,政府才会作为文物加以保护。

很快董书恒的家人都搬来了新京,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