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一章 歧视(1 / 4)

这个问题其实早在出发的时候已经讨论过。

在这场堪比世界大战的战争中,复兴军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首先不能是急先锋,这对复兴军没有一点好处。

其次,不做苦力,这会降低复兴军的格局,进一步损坏华人在西方人心中的形象。

董书恒最后做出的决定就是作一个拯救者。实际上就是在战场上、担任医护兵的形象。

救护兵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咱们要做就做那个好人,做那个让人感恩戴德的人。

地窝子还在继续建造。第一个晚上,远征军的士兵们只能在帐篷挤上一挤。

还好远征军携带的是睡袋,占不了多大的空间。

“班长,你说咱们这次走的距离是不是比唐僧西天取经走的还远。”

营帐中,睡前照例有一段谈心时间,士兵们可以在一起聊聊天。

这些士兵知道自己到的地方是奥斯曼帝国,可是这个奥斯曼帝国究竟在哪里?克里木这里在华夏的什么地方?离着家乡有多远?大家并没有一个很直观的理解。

“我们的现在的地方可比唐僧西天取经去的地方远的多了。但是人家是走去的,你才走了多少的路啊?”班长的见识毕竟比普通士兵多。

“你们发现了吗?那些奥斯曼的女人很多都蒙着脸,那眼睛可真大,我就没见到一个小眼睛的女人。”又有一名士兵插嘴到。

“哈哈,张大牛,你喜欢大眼睛?牛的眼睛很大,就怕你吹不了牛b。你要是喜欢这里的女人,那你到时候娶一个带回去呗。我听说这里有一个风俗。”

张大牛刚想反击,谁知这货又搬出了个问题,勾起了大家的注意力。

“什么风俗?”众人循声看去。

“你们知道这里的女人为什么将脸蒙起来吗?那是因为谁看到了她的脸就必须将她娶回家,不管美丑,你要是看过了,就得娶走。要是敢反悔,她家里的兄弟会把你砍成两半。”那名士兵信誓旦旦地说道。

“你才吹牛b吧,你这是听书听多了。”有人立马站出来反驳道。

东北方要塞那里的炮声还不时地传过来。

复兴军的士兵们并不担心被攻击,要塞中的沙俄军队已经是瓮中之鳖。

刘青南将掌握的军情整理了一下,传达到了各级军官手中。

第二天,士兵们继续建设营地。随军的医务人员是着手战地医院的建设。

一部分的地窝子已经可以使用了,空出来的帐篷正好用来建造战地医院。

刘青南早上巡视了一遍营地,然后就带着卫兵以及几名军官去巴拉克拉瓦联军总指挥部。

今天那里有一场重要的军事会议,事关几批援军的安排。刘青南必须得亲自过去参加。

巴拉克拉瓦是塞瓦斯波托尔要塞边上的一个小镇。此时作为联军的指挥部,周围修筑了一些多面堡作为防御工事。

同样的,在塞瓦斯托波尔城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多面堡,那是俄军修建的。

刘青南驻足仔细观察了一下,这种多面堡的防御工事,在中国似乎没有使用过。

淮海军更加热衷于使用战壕。

不过刘青南观察了之后觉得这种多面堡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敌人若是没有火炮的话,要想攻下这样的堡垒至少需要几倍的伤亡。

还有一点,这种多面堡并不要非常的多的人手。它的受攻击面非常的小。

会议在小镇最大的一座房子中举行。这栋两层的楼房用石头建成,外表刷了一层白灰。

小镇的居民似乎被集中管理起来了,路上最多的是穿着红色军装的英国轻步兵,偶尔能够同样穿着红色上衣的、头戴圆顶铁盔的骑兵骑马而过。

这些士兵以及骑兵细节,刘青南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