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九章 肃顺改革(2 / 3)

军,而且还是地方上自己筹款,这就势必会增加地方督抚的权力。

不过不这样改革也不行,朝廷搞新军还能在各省之间把持好平衡。

要是像现在这样,有地方发展团练,有的地方不发展,就很有可能失去控制。

就像现在的淮海军一般,因为一家独大,完全独霸了两江。

要是当时在安徽、江西都发展起比较强势的团练,那么也许就能够制衡住董书恒。

现在,让地方建立新军稳定地方。更多的钱则投入到朝廷的新军中。过得几年,朝廷手中有兵,自然能够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二是改革工商业,增加财源。肃顺认为现在朝廷没钱,但是不代表地方上没有钱。

让朝廷去明抢肯定是不行。那些大臣可都是出自地方大族,他们首先会出来反对的。

所以朝廷要是想要增加财源,必须要拿出东西来换。

朝廷手中有什么啊,官职头衔,这个一直都在卖,算是朝廷收入的大头。

像吴健彰那样能拿出百八十万两来买官的人不多,但是拿个几万两出来买个举人、生员什么的倒是大有人在。

再有一个就是朝廷手中掌握的土地了。关内的土地都是有主的土地,不用想了。

所以要打土地的主意,只能是关外,这个涉及到祖制,必须要由皇帝自己来拿主意。

三是改革税制,现在的税都是地方在收,然后留下自己的,剩下的交到朝廷的手中。

现在的结果就是地方上直接把税给用光了,交到朝廷手中的寥寥无几。

所以肃顺建议直接由户部在每年夏收的时候派人下去督税,然后直接将税银押卸进京。

要跟地方明确分税制,比如农税、丁税收给朝廷,厘税等放地方。

还有第四个改革旗务,朝廷每年将这些八旗子弟当作猪一样养着,但是到了关键时候,他们一点作用都顶不上。

不过这一点肃顺还是没有说出来,或者说现在还没有到那种危急的时候。

再次听了肃顺的阐述,包括军机大臣在内的众人都是连连点头。

不点头也不行啊,他们又没有更好的主意提出来。

反正这个主意是肃顺提出来的,最后执行下去,要是出了问题,也是肃顺来担着啊。

为啥在开会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是喜欢人云亦云。就是这个道理,附和的人又不要担责任呀!

咸丰心中很高兴,终于听到有人能够提出有点建设性的建议了。

关键是终于站出来一个有担当的了,还是一个皇族之人。

咸丰当即任命肃顺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满)、协办大学士。钦命总理改革事物。

肃顺又向咸丰建议到,洋务可以增加朝廷的收入,朝廷也应该搞洋务。咸丰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各省推行洋务,自建工厂,发展工商业。

这在保守的清廷已经算是迈出了极大的步子。

这次清廷的改革之中,最大的莫过于开放关外以及改革军制。

按照清廷的要求,每个省建立两个镇的新军。军费由地方的厘税中抽取。算是再一次明确了年初的时候朝廷下达的命令。

裁撤绿营的命令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事实上也为清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发展工商业和洋务的命令,却是得到了很多地方的响应。反正不管真搞假搞,许多地方督抚都开始建工厂。

一时之间大量的订单飞到了上海。

这些内地的人一般是不会找洋人的,因为没办法沟通。

他们要买东西,购买机器设备、武器弹药等都要通过中介来完成。以前在上海大都是十三行来充当这个买办的角色。

但是现在上海时淮海军一家说了算,这些中介买办自然都是淮海军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