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王家的困局(3 / 3)

“说。”

“王家在十一年前成立了一家药业公司研制关于癌症和其他重大疾病的特效药,然而一直没有取得进展。后来药业公司股票一路下跌面临退市的风险,这时候他们对外宣称要投入酵母工程的研究以支持新药的研发,这次操作算是拯救了药业公司。”

“现在,他们面临同样的窘境,新药迟迟无法推出。去年爆出集团内部有大股东要退出,他们就是那时候决定出资购买联信大厦,主要是为了展示财力,稳住各大股东继续支持他们。”

李君缘了然,灌了一大口冰可乐,说:“他们能拿钱买联信,说明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

“自然是想在股市上抄底他们集团旗下的几家上市公司,将自身的损失转移到股民身上。”

“这就是他们找我合作的原因?”

李君缘不了解股市上的事情,这也是他不愿意天缘上市的原因之一,这个领域对他来说太陌生了。

但他最近在研读经济学方面的基础书籍,倒不是想去股市割韭菜,而是要建立一些基础的知识框架。

不参与股市,但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

“是的。在联信大厦收购失败后,集团下属的几家公司股票相继走低,已经有大股东要明确退出。如果这个时候跟您合作,顺势对外发通告,增加持股人的信心,将股价拉上来,这样他们就能继续拿到融资。”

李君缘摇了摇头,不是太懂。

有一点他懂了,王家的集团并非家族企业,有多股外部的资本加入,且持股不低。

这和叶家有很大不同。

叶明商虽然没有家族企业的股权,但产业的股权基本分散在叶家人手里,其中要数叶明商的大伯持股最多,高达三成。

叶家内部虽有竞争,但是面对外部压力,会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抗压能力。

不像鹿城王家,一旦有大股东想要抽身而出,集团就会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

当然,像叶家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一些大的集团企业股权结构复杂,很少说由少数人持股的,基本都有各大资本入场。

只怪他们没有本事,或者说选错了方向,无法给股东们交出满意的答卷。

可以预见,如果王家仍然头铁的想在新材料和生物工程上找到突破,注定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