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大事啊,政局必然多变,朝廷的掌控力度不足,政策延续性差,下边的人还要不停地站队,多累啊。就像咱这170来年,已经换了14个皇帝了。”
荀攸点了点头,这些年幼帝确实多了一些,不但有一两岁登基的,还有刚满百日就登基不满两岁就薨毙的呢,这皇帝也是做了个寂寞。
曹操的儿子特别多,但是长寿的还真没几个,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不过呢,不管长寿短寿,人家老曹儿子都多,仓耀祖这里就一个女儿,儿子还一个都没有呢,也有脸说老曹。
乌鸦落到猪身上,仓耀祖自然不会说自己也黑,他给自己斟上一杯酒,一饮而尽,再次开口说道“幼帝会让皇权更加衰弱,相权也就是地方士族的权利大张,等到桓灵二帝上台,自然是要把权和利都收回来的,党锢的根源就在这里,而不是宦官。”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写道“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那么,桓灵二帝真的很昏聩吗?
桓灵二帝的政策延续性很不错,一脉相承,他们两个都致力于加强皇权,他们的对手就是世家大族,这个对手太强大了。
世家大族有土地,有百姓,掌握舆论话语权,掌握地方执政权,相互婚姻勾连,关系盘根错节。
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桓灵感到的只有无助和丧气,打压一个下去,又起来一堆,直至精疲力竭。
很快,桓灵就认识到自己不过是台上的傀儡,认识到这天下其实不是他们刘家的,而是世家大族的,他们不可避免地选择了放纵自己。
反正这天下又不姓刘,最少是百分之九十不姓刘,那还不可劲儿地折腾,反正一点儿也不心疼,还能让自己活得恣意一点,潇洒一点。
荀攸感觉仓耀祖对桓灵二帝的分析非常精准,也就是说宦官绝对不是党锢的关键,皇帝也并不昏聩,他们只不过斗争失败了,开始放纵自己罢了。
荀攸开口说道“世家太强了,让皇帝失去了信心?所以就放弃了?”
仓耀祖点头道“不错,就是破罐子破摔了,反正就算不卖官鬻爵,也是便宜你们这些世家大族,你们也不念皇帝陛下的好,是吧?”
荀攸有点尴尬,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仓耀祖续道“大汉病了,病入膏肓,让大汉生病的就是你们这些世家大族,这病你们自己是治不好的,除非你们能对自己下手,公达,你能吗?”
荀攸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医不自医,卜不自占,这世家大族的弊病,他荀攸不过是小小一副身板,可不会自找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