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隐于密林难见路,登于山巅始见途。陆川随手翻看着一本人物传记时,看到一段文字,对他似乎有所触动。
主角在战争动荡时期被囚禁在破旧古宅中等候随队牵移。等待过程漫长而寂寞,当他在屋内徘徊时,为了排挤内心的空虚,开始回忆和默写少时祖父王教授的佛教经文。起初他因佛经的晦涩难懂而想过放弃,但放弃后又无所事事,于是又重新研习。期间,当他觉得学不下去时,便学着祖父的样子,用打座冥想的办法来调理不安的内心。起初是座不下来的,但慢慢试过几次后,他可以一次打坐二个小时。这让他有了不少的收获。那些被以死记硬背方式灌输入大脑的原本杂乱无章的教义,居然在冥想中慢慢变得可亲可近,变得条理清晰起来。于是他开始在头脑里慢慢有了一些顿悟,同时又结合以前的经历来自我解释教义的含意。最终,他在打坐中找到了学下去的灵感。最终,他通过努力,本默写并读懂悟通了佛经教义,这也帮他在困顿之际摆脱了寂寞孤苦的岁月,为今后重获自由并再启人生征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陆川从这则故事中,找到了自己此时此刻的影子,他举一反三地想到“温故而知新”这句名言,于是他如法炮制地在头脑里一遍遍回想学过的东西。从最初的零零散散片断式的回忆,到经过不断的自问、自省、自答而一点点串连成片,一片片知识叶片又在进一步梳理中慢慢通过某种关系而系统化、结构化。当头脑中渐渐形成了一个知识系统的大致轮廓时,陆川兴奋异常,他在接下来的三天里,一口气以结构图表的方式,将头脑中形成的知识体系一点点描绘出来。当最终完成的时候,陆川满心欢喜。他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比吸纳知识更重要的是梳理,只有梳理清楚了,才有深入学习的前提,否则,只能越学越杂,越学越乱。于是,陆川用二千多字将这一体会写了下来,贴在了书桌面前的墙上,时刻提醒自己。之后,他照此思路,对其他科目的知识一一进行了汇总梳理,,制作了近十多套思维导图。这一过程,为他今后的自学进修奠定了扫除一个长久存在的瓶颈问题,也因此而奠定了坚持自学的信心。
学习之中,还要克服的一大难关是概念、定义的记忆。陆川虽然自觉悟性尚可,但从小就苦于各种背记任务。死记硬背是他最忌讳、最讨厌的学习活动。这也是他干导游期间,从来不像很多导游那样捧着导游辞照本宣科般的生硬讲解的原因,他习惯结合当下,结合生活,结合自我感悟地进行自由式讲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客人喜欢听他讲,而不是听别人讲的原因。但是,这种方式用在法律学习中却暴露出很多弊端。法律概念、法条解释等都是非常严谨客观的,容不得自由发挥和解释。比如借条中的“还huán”和“还hái”的读音不同,就可能将债权人变成债务人。为了克服不擅于背记的弱点,陆川强迫自己通过读、念、抄、背、考等方式去背法条、背定义、背答案。积累下来的手抄背记本越来越多,有的被摸得卷了边,有的脏得像包油条的纸。
不痴狂,不成魔。在苦学备考的道路上,陆川一头扎进去就慢慢陷入痴狂的状态。期间,他咬铅笔头时,数次误把咬断的笔尖吃到了肚子里。上大号的时候,因为一个法条背不出来而没有用纸就提裤子去找原文。去超市买东西,愣是引用商标法和售货员就商品包装上的问题较真一个小时。引用事物曲折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哲学原理,就陆梅想要减肥的问题争论了一个下午,并用量变质变规律驳斥她既要减肥又要吃火锅的矛盾错误。课间休息时,就一个涉及相邻权问题的生活实例与同学互相辩论,结果从邻里小事东拉西扯地说到国际相邻权问题。
陆梅看着老哥每天如此魔怔,真是哭笑不得,每当她说不过陆川的时候,只能气呼呼地扔下一句“疯了!疯了!”然后扭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