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三七章 巨人之殇(2 / 4)

方辰苏妍 佛即心兮 4424 字 2021-08-30

过交道,而且他创办光彩事业促进会的时候,也是史钰柱在泰山会里带头反水,这才让柳传至丢个大脸,让泰山会还没有正儿八经成立,就落个分崩离析的下场,从此烟消云散。

所以说,上午,史钰柱打电话过来,说要见他,他就立刻把手头的工作给推掉,让史钰柱过来了。

当然了,在段勇平眼中,大概是他又躲懒了。

只不过,现在的史钰柱别说跟两三年前,意气风发的时候相比,就是跟去年相比,也苍老颓废了许多。

1992年,一家知名媒体对燕京、申城、羊城等10大城巿的万名青年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写出你最崇拜的青年人物“。

第一名,比尔盖茨。第二名,史钰柱。

当时的史钰柱,可能是全华夏30岁以下青年中最著名的一个。

然而史钰柱命运的转折点,也在1992年,倒是有颇有点,胜也1992,败也1992,盛极则衰的意味在其中。

1992年,在事业之巅傲然临风的史钰柱决定建造巨人大厦,当时巨人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亿元、流动资金约数百万元。

最初的计划是盖38层,大部分自用,并没有搞房地产的设想,结果在各方人马的推进之下,巨人大厦的高度有点收不住了。

先是香洲方面希望巨人大厦能改到64层,以此来超过羊城,成为全国第一高楼,在成为香洲标志性建筑的同时,为香洲增光添彩。

然后又有人觉得64层这个数字不好,史钰柱在询问过香江设计单位的意见之后,凑了个整,将其改成了七十层。

这下彻底奠定了巨人集团的悲剧。

在当时,盖一座38层的大厦,大概需要资金2亿元,工期为2年,这对巨人集团来说,并非不能承受之重,可是,盖70层的大厦,预算就陡增到了12亿元,工期延长到6年。这不但在资金上缺口巨大,而且时间一长,便也充满了各种变数。

可是,史钰柱却信心十足

当时巨人汉卡在市场上卖得十分火暴,1993年的销量便比上年增长了300,每年回报有3000多万元,如果保持这样的势头,盖楼的资金应该不成问题。

并且香洲市为了支持这个为香洲争“全国第一高楼“的标志性建筑,大开绿灯,巨人大厦的每平方米地价从原来的1600元降到700元,最后再降到125元,几乎成了一个“象征价格“。

那时的巨人集团在公众眼中无疑正带着迷人的光环,企业又在楼花广告中浓墨重彩国内最知名的高科技企业,亿元资产和38家全资子公司,计划于1995年上市,1996年目标产值50亿元,而成为华夏最大的计算机企业,将于1996年交付使用的巨人大厦将成为巨人腾飞的象征。

所以,巨人大厦也就成了最早在香江市场上出售楼花的大陆楼盘之一。

挟着巨人集团的赫赫名声及强有力的推销攻势,巨人大厦的楼花在香江卖得十分火,1平方米居然卖了1万多港元,加上在大陆的销售,史钰柱一下子圈进了12亿元,纯利润更是高的吓人。

毕竟要知道,他的楼面价才125元,这算上建筑费用,一平方也就四五百块钱,现在一平方米让他卖出去了一万多港币,这等于说是翻了20倍,利润是成本的十几倍。

面对如此大的利润诱惑,史钰柱自然是忍不住,他把公司所有的钱都投入到了巨人大厦中,企图让巨人大厦更早完工,更快的将楼花都卖出去。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1993年,华夏电脑市场风云突变。随着西方16国集团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解散,西方国家向华夏出口计算机的禁令失效,康柏、惠普、ib等国际著名电脑公司大举入境。

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