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游医老饕(2 / 4)

头有脸,他是南海知府向荣的大舅哥梅德。

梅德也是一个郎中,自己开着个药铺,仗着自己的妹妹是知府向荣的小妾,就把城里人看病的买卖,都揽了过去。

知府向荣,也真得给梅德撑腰,他颁布了一道令,所有郎中给人看病,都得有知府衙门发放的"医牌",不然的话,就按"庸医"处理,轻者罚款,重者打板下大狱。

南海市里,有郎中七、八个人,而有知府衙门“医牌”的,只有梅德一个人,向荣不给别人发。这样一来,那几个没有知府衙门“医牌”的郎中,就只能改行了。南海城里,人有了病,只能找梅德看,到梅德的药铺里去拿药。而梅德看病,就认一个"钱"字,只要你得了病,就得先把钱准备好了,没钱,二话甭说,走人,病死了活该。正因为如此,老百姓才给梅德编了一句顺口溜:"梅家药铺朝南开,有病没钱别进来。"

梅德赚钱赚得好好的,突然间来了个"游医老饕",一根银针扎下去,就能把病治好,没钱的穷苦人,看病还不用给钱,病就好了,这不明显在砸梅德的饭碗吗?

梅德找到了知府向荣,让他把"老饕"抓起来,问他个"庸医"之罪。

向荣虽然处处护着梅德,可多少也讲点道理,他皱着眉头,说道:"那个'老餐'给人看病,他一不开药,二不要钱,只是扎针,这能算是郎中吗?稍安勿躁,先看看再说吧,等他给人看病看出事儿,咱再抓他也不迟嘛。"

梅德一想,也行,只要“老饕”给人看病,出一点点毛病,我就叫妹夫抓他。于是,梅德暗地里派出人去,专门盯着"老饕"的一举一动。

转眼间,到了来年春上,杨柳初发,阴雨连绵。梅德一看这个天气,心里立马就高兴了起来。他知道,春季里,总是这种天气,小孩子们,最容易得湿疹,而且一得,就不是一个,全城十五岁以下的男孩子女孩子,差不多都会得。孩子们得了湿疹,就得买他独家熬制的"消疹汤"。

这个"消疹汤",梅德已经连着熬了好几年了,一副汤药,一两银子,每年都能赚上几百两。得了病的孩子,不喝他的"消疹汤"还不行,孩子身上痒得难受啊,一挠身上就烂,伤口一感染,就给变成了毒疮,还得花大钱,不花大钱,就得让孩子等死。所以,南海城人,明知道梅德趁火打劫,也得咬牙、认命、吃哑巴亏。

梅德一看发财的机会又给来了,赶紧让伙计熬"消疹汤"。这"消疹汤"是用十味中药熬出来的,全城的孩子要是都喝,得熬十几锅,连工带药,也得花几十两银子。梅德不担心那几十两银子,等"消疹汤"卖出去,就能十倍赚回来。

梅德把"消疹汤"熬好后,派人出去一打听,果然,城里开始流行湿疹了,不少孩子已经得上了,而且还在蔓延。

梅德乐了,心里说等着吧,过不了几天,人们就得到他的药铺来买"消疹汤"了。

可是,一连等了半个多月,一个来买"消疹汤"的也没有。梅德心说怪了,人们怎么不买"消疹汤"呢?派人出门一打听,那些得了湿疹的孩子,都被"老餐"给治好了,一分钱都没花。

梅德气坏了,揪着小伙计问道:"那个游医老饕,他是怎么把湿疹治好的?扎针还能治湿疹?"

小伙计说道:"不是的,老爷,那个游医老饕,邪门的很,他让每家每户熬柳叶,让孩子们用柳叶水洗澡,得了湿疹的孩子,一洗就好,没得湿疹的,用柳叶水洗澡之后,就不再得湿疹了。"

梅德气得踹了伙计一脚,往椅子上一坐,一个劲地倒气,心里说道:这个游医老饕,太可气了,让我白白熬了十几锅的"消疹汤",糟蹋了几十两银子,这笔账,我得跟他算,再不给他点颜色看看,我这碗饭就快要吃不成了。

梅德叫来了一个伙计,让他吃下一大一把巴豆,等小伙计拉得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