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报国(2 / 2)

神秀天师 酱香果冻 2438 字 2021-04-08

个人背着行囊去往千军营。

“穷”指报国无路,“通”指才华得施,“行”指政见得用,“止”指壮志难酬。

其心执拗,可见一斑。

少年一手握住行山杖,一边口中嘟囔道“要是阿娘不说,我都不知道我还有一个哥哥。”

然后又似自嘲地说道“何世安啊何世安,你娘给你起这个名不就是为了让你一世长安么,但祖训不可违,我会比爷爷、爹地、叔叔还有哥哥更小心些。”

就在少年行至军营时,一位故乡长辈风尘仆仆地赶来,告诉他的母亲在看到他的书信后,追赶了一路。

因为当年丈夫去世后哭得凄切,再加上大儿子的死,更是得了眼疾。

行至江岸处,不慎失足,溺水而死。

不见尸体,唯有一封书信。

少年心中大恸,感到天旋地转,双手颤颤抖抖地打开那封书信,正是他之前留给母亲的那封。

只不过下面多出了一句话,“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字迹娟秀,显然就是母亲所写。

月漾书斋外,岚烟消散殆尽,意象全无,天地重新归于平静。

天日新开,笼罩大地,斑驳碎影摇摇曳曳。

洗雷崖,剑目英眉的中年人重新隐去身形,南门浦也无趣地坐在地上。

学堂,一袭青衫的何先生手持经书,缓缓而读,台下的门生朗口诵读。

仿佛就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危楼高坐心渐凉。

林静闲趴在案牍上览阅之前在家乡从没看过的小说游记,看得正不亦乐乎。

他这才明白天下到底有多大,又有多少趣事,又不知道几辈子可以走完。

纸上说京城长安有宝刀,有美人,有雕梁画栋,衣香鬓影,也有祥云瑞霭,仙乐缭绕。

正因爱子心切,才在打骂孩子后对他的一意孤行表示妥协,才无奈写出这摧折心肝的违心话。

最后何世安没有参军,守在母亲溺亡的江边三天三夜,错过了参军,错过了科举,也错过了母亲的一番良苦用心。

从此以后,世间再无何世安,只有何为一介穷教书先生而已。

世界开始崩塌,林静闲从中回过神来,大口喘息。

林静闲久久不语,没想到平时不苟言笑的何先生竟有如此一段心结,手指摩挲那块牌匾,心中百般滋味难消。

林静闲从咫尺物中拿出那块白将军赠予的“国泰民安”的刻章,对它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