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遥遥华胄义门陈(6 / 6)

是不如不知的好。

彤弓正在思索间,陈镇南却对着彤弓说“去拜拜你的大父吧。”

待彤弓反应过来,陈镇南已经走向殿内后面的小屋,彤弓快步跟了上去。

进到小屋之后,彤弓看见还有很多牌位,陈望北的牌位赫然在目,陈镇南将陈靖东的牌位放了上去,并在陈望北和陈靖东中间给自己留了一个位置。

彤弓仔细看去,在第三排找到了父亲陈默的牌位,彤弓跪在地上,他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也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族人都说是他克死了父母,此刻跪在父母的灵位前,彤弓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能说什么,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吗?可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彤弓跪在地上良久,久久不起,也久久不语,也许就这样默默的跪一会儿,在从未见过面却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面前跪一会儿,也算平了一桩心愿。

彤弓多么希望自己能和父母聊一会儿,可他实在不知该聊什么,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注定是一个孤独的人,也是一个可怜的人。

陈镇南似乎看出了彤弓的心思,并没有打扰他,过了许久才说道“这是陈氏分家以后,我们这一支脉的人。”

“当年陈氏因何分家?”彤弓起身后随口问道,因为他也没有什么别的问题可问了,随便问一个问题,也是化解一下这沉默许久的气氛。

陈镇南苦笑一下道“嘉祐七年,陈氏已历十五代三千九百余口,成为古今以来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长、团结最紧的大家族而名动朝野。

这引起了当时开封府尹包拯的猜忌,包拯认为我族过于庞大,国法难以施行,遂上疏仁宗力谏对我族进行分析居住。仁宗最后采纳了包拯的意见,以我陈氏一族孝义太盛,要散至各地作为忠孝典范,教化民风为由,下诏劝我族分家,并于嘉祐七年七月派人监护分析我陈氏义门。

当时全族数千老少听到圣旨后无一不悲伤恸哭,无奈皇命难违,我族最后一任族长陈泰把全族吃饭用的大锅悬在祠堂最高的房梁上,摔成多少片就分多少家,最后摔成碎片二百九十一块,也就是二百九十一个离散的家庭,每个家庭拾得一块,作为后世子孙的念想及精神的传承。

同时包拯按照天子御赐的编号,把我族在郑州、潭州、黄州、汉阳、安庆、棣州、松州、泸州、光州、洪州、舒州等地的产业,分为二百九十一份,朝廷专门派军队和大车送族人到全国七十二个州郡,这次家足足分了九个月。

仁宗在我族分完家后专门赋诗道‘江州久著义门庄,珠辉玉廊孰同行。蒂固根深谁与并,庄上分庄岁月长。谩夸诗礼追邹鲁,须信簪缨赛谢王。子孙各知道义范,永于舜德有重光。’分家后,我陈氏族人按照太宗御赐的“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承延继”的精神,继续秉持和传承着忠义的精神。”

彤弓听后摇头叹息,跟着陈镇南走出小屋,来到大殿,众人还在仔细观看,这时陈镇南说道“我陈氏一门的所有古迹已被金兀术派兵焚毁,你们看到的这些都是后人重建的。”

众人听后无不扼腕叹息,这时文仪说道“这些重建的遗迹同样具有传承的价值,大族长一定要守护好啊!”

“这个自是当然,天下陈氏都当与此共存亡!”陈镇南信誓旦旦的说道。

可当时的人谁能想到,二十年后,当蒙古的铁骑踏过,还能有多少片瓦留存?

更无法想到的是,一百多年后,朱元璋为报复陈友谅,派兵洗劫义门陈氏,并将陈姓定为“疍民”、“丐户”、“不与齐民齿”,致使陈氏后裔纷纷举家外逃,流亡海外。

在这种族败家破、流离失所的危难中,义门陈氏的古谱遗迹毁失殆尽,最终“化为乌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