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身显名扬总是空(1 / 3)

人人不同类,事事终难料。

一朝风波起,十命难止息。

石铁海走后,郭保卫立即起身说道“吕文焕这一关还好过,怕是吕文德那一关难过啊!这些年在其属地为官,我深知吕文德这个人虽然有勇有谋,屡立战功,但也横征暴敛,聚财无数,若是没有银子打点,这个事绝难平息,我位卑言轻,家无余资,陈大族长还是要早做准备为好!”

“哼!我子孙两代和三百族人都冤死其手,不灭其一族都难解我心头之恨,怎能再为其打点银钱,士可杀不可辱,这事断无可能为之!”陈镇南说完拂袖而去。

郭保卫望着陈镇南的背影长叹一声“唉!能屈能伸是为大丈夫,宁折不弯,徒留忠义之名,在这乱世又有何用?”

彤弓见状站起来说道“郭知寨所言虽然非缪,但能屈能伸的平衡点又有几人能够把握的准呢?能屈变成了奴颜卑膝,谄媚狗行,倒不如路见不平、拔剑而起的匹夫之辈了。义者为大,死生事小,在这乱世尤其需要这种精神坚守,否则又如何能区分善恶忠奸?”

“义者为大,死生事小!郭某受教了!”郭保卫说完起身摆手,示意送客。

彤弓冷笑一声,大步离开。

这时郭保卫对着彤弓的背影喊道“可这天下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彤弓回头看着郭保卫,一字一顿的说道“你!我!皆可做到!”

彤弓离开后,文仪和文天祥也起身告辞,只留下郭保卫怔在那里。

第二天一早,陈镇南带着族人的骨灰起身还乡,文仪和文天祥执意要送彤弓一程,也跟着离开。

郭保卫在寨门前抱拳相送,对着彤弓说道“昨夜与君寥寥数语,彻夜难眠,似有所悟,人之在世,确实该有一个明确的志向和坚守。”

彤弓听后微微一笑“志之一立,再无犹豫!义者为大,无关生死!”

郭保卫微笑着抱拳“后会有期,祈盼再与君言!”

“知寨保重!”彤弓故意没有说“大人”二字,意在与郭保卫的关系更近了一步,郭保卫听的出来,内心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动。

郭保卫此刻知道,这个看似是个村野莽夫的人,有着极高的人格魅力。

彤弓和陈镇南并行走在队伍中间,彤弓始终没有主动询问自己的身世,陈镇南却率先发问道“你此次江西之行,就是来探查自己的身世吧?”

彤弓点头道“实不相瞒,离开北逐山庄一年多来,发生和经历了很多事情,此次确实是为自己的身世而来,不想还未到德安,就与大族长幸遇!”

“幸遇?哈哈哈!我看应该是险遇吧?若不是我认出了你手中的降龙杖,此刻我怕已是你的刀下之鬼了!”陈镇南说完看了彤弓一眼。

彤弓会意的笑着说道“也许倒下的是我!”

“哈哈哈哈!我老了,早已不是你辈的对手了,况且我也没有得到望北世伯的真传,他的衣钵都传给了你。”

听到陈镇南又提起望北世伯,彤弓有些疑惑的看着陈镇南,显然是没听明白陈镇南的意思。

陈镇南笑着说道“让我从头和你说起吧,五百多年前,陈氏先祖就定居在了这庐山山麓,后来始祖陈旺因置产迁到德安,陈氏家族延续了三百多年不分家的历史,从一个小家庭逐渐繁衍成一个庞大而稳固的大家族。之后十数代数千人合居一处,田地族产遍布数十州县,但却室无私财,厨无异爨,家崇孝悌,门尚敦睦。‘义’风之浓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家族,声振大江南北,并受到了多位地方官员特别是唐宋两朝9任皇帝的27次旌表褒奖,成为我们华夏一族“忠、孝、节、义”的道德典范。”

说到此处,陈镇南稍停片刻,策马徐徐前行。

“唉!”长叹一声后又接着说道“后来金兵南犯,山河破碎,我陈氏一族也饱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