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千年纷争(1 / 2)

潜伏在大清 好梦留君 2230 字 2021-05-30

原来在地面向城墙上射击的兵士们都上了高塔,这下城里的一切尽收眼底,看得一清二楚。

不要说是城墙上,就是看见哪间屋子里出来一个人,马上就一枪放倒。

这一招可太毒了,把噶尔丹策零气得差点又吐血,他的兵士们手中的火枪连同最硬的弓箭,有效射程也只是一百步左右。

即使勉强可以射到两百步远,也成了强弩之末,弹丸和羽箭都不晓得飘到哪里去了,不但准头上差了十万八千里,也根本没有任何杀伤力。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敌人打自己,却毫无还手之力,噶尔丹策零从来没有打过这么窝囊的仗,这简直是让人欺负到家了!

准噶尔兵士被打得缩在屋子里不敢露头,不仅制作盾牌的计划成了泡影,连吃饭都成了问题。

大伙房做好了饭,里面没人敢把饭菜送出来,外面也没人敢走出营房去吃。

只能是硬生生的忍饥挨饿,在晚上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才乍着胆子走出来,蹑手蹑脚的摸到大伙房里盛来饭菜猛吃上一顿,然后又要饿上一整天。

其实就是晚上,木塔上的兵士们若是不停的照着大伙房的方向打冷枪,也一定吓得准噶尔兵士连仅有一的顿饭都吃不上。

但是岳钟琪生怕把这几万人都带上了绝路,来个鱼死网破,也不是上策。

他的用意是让准噶尔兵士把怒火烧到噶尔丹策零的头上,而不是引向清军。

这里面的兵士多数都是穷苦百姓,也不是个个都该死,每个人背后都有一家子老小。

若是真的把他们都杀光了,和卫拉特蒙古的百姓结下了太多的血海深仇,将来地方上也不好羁縻。

西域这片地方本就地广人稀,若是把人口消灭太多,都靠内地迁来百姓补充,内地哪有那么多人愿意到这个地方来?

这些兵士个顶个的都是青壮劳力,尽量的多留下一些,既是种田放牧的好手,也是将来大量繁殖人口所不可缺少的,这也是皇上的意思。

筹划出兵准噶尔之时,皇上给他写了数封信,每次都是洋洋几千言,不仅把军事上的计划和部署事无巨细的都想到了,连战后地方上的治理手段,百姓的羁縻教化都讲到了。

岳钟琪虽然职在军旅,却并不是只懂得战阵的武夫,和准噶尔打了多年的仗,他也曾经认真的思考过如何能让这个地方长治久安,不再是兵连祸结,生灵涂炭。

皇上的想法,与自己的不谋而合。

千余年来,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纷争不断,总是不能彻底平息,相安无事,说到底就是两种生产方式的矛盾。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哪里适于放牧就迁移到哪里,支起帐篷就是家。

没有固定的住所,自然就不可能建造永久性的房屋仓库这些,所有的财产都是可迁移流动的,那么粮食的储备就少得可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就极差。

风调雨顺,水草丰美的年景自然好过些,万一遇上了白灾、黑灾、旱灾、狼患、疫病这样的灾年,牲畜大量死亡,牧民的三餐马上就难以为继。

快要饿死的人什么样的事情做不出来?所以侵入中原农耕地区烧杀抢掠就成了一种必然。

(白灾是指大雪覆盖草场,牲畜觅食困难;黑灾是草原冬季少雪甚至无雪,牲畜无水可饮。)

有恒产者有恒心,没有房屋土地这些固定财产的人做起杀人放火的事来顾虑也少,干完了就溜之大吉,人走家搬,换个地方再落脚。

所以平定了西北这片疆域后,要改变蒙古人的生产方式,采用耕牧结合的方法,用土地房屋拴住他们的人,自然就拴住了他们的心。

有了房子有了地,吃得饱穿得暖,谁肯冒死去作乱?如此方可实现长治久安。

第一仗不遗余力的杀伤准噶尔军队的兵士,就是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