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秋风扫过(2 / 3)

舛宋 云霄中的羽毛 3337 字 2021-02-18

强吸引力,签合同的当天就可领到钱一贯粮二斗,到了地方后还能一次性拿到“安置宅田添料钱”五贯(人头算,一家五口就可以拿二十五贯,相当于安家费)。另外按月每户成年男丁给屯田粮一石,小口(老弱妇孺)给五斗。

就这宁远还担心大家不够积极,毕竟他也没多少时间在这儿耗着,得速战速决啊!

所以每份合同都有一个手写的编号,用来限定招募的人数和先后顺序。就是你们谁先报名,谁得的好处就多。具体表现在到了地方以后,谁编号靠前谁就先选地。而且头五百户还能免一年的田赋和徭役。

多么套路化的操作作为后世饥饿营销的基本玩法,在这个时代应该还是相当新颖的。

至于其他的几个县,没的说也都是相同的套路,所以能否招到人他反而不太担心,只是这个迁徙活动过于复杂,会不会闹很那许多妖孽?却是不大好说的事情。

好在限于文化水平与合同的复杂性,相信也没多少人能看得明白。并且为了保险起见,每份公契结尾处还加入了特别申明。

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宁远所有对没看错,连隆庆府治都没资格!唯独只有宁远本人可以解释。

毕竟是他这个大老爷出的钱啊!还能让你们去解释?!

至于迁徙的目的地,更是让人跌破眼镜,虽说是隆庆府,可你要是认为在城里,那真是想多了,要说是村上也没这种好事。

准确的说是在隆庆府的一片荒地之上,也就是离剑门关不远。一处让宁大官人魂牵梦绕的土地。

自打他第一次路过剑门关开始,重建剑阁防线就成了他的心头病。为此没少死脑细胞不说,连带着因为最近打了一圈仗,导致这想法还越发的出跳离奇。

按照他最新的全盘规划来看,应该是要新建一座城池,名字他也想好了,就叫剑州。

至于地方嘛,就安排在剑门关西北方向十余里的山下。这里有一条下寺河,两岸土地平整且肥沃,而且还能在这儿屯驻水军,造一座新的军港和配套的造船厂。

如果蒙军南下的话,这里的水军分分钟就可以北上,由下寺河至凌家渡开进白龙江,可以十分及时的切断绵谷与昭化县之间的通道。

至于他的军队则全部驻扎在剑门关,无论昭化还是剑州都可以分分钟支援到位。如此便可形成水陆军遥相呼应,并依靠剑门关、昭化县与剑州,构筑出一道互为犄角的坚固防线。

未来如果要和汪德臣隔江对峙的话,那这就是对宁远最为有利的形势。即能确保防线坚如磐石,又能苟住经济发展。自己的主力也抵进了前线,随时可以给老汪来一下登陆偷袭,抢点钱粮啥的补贴家用,可不比吊在苦竹隘那个光秃秃的山顶,强了何止百倍?

所以攻破大安军的当天,宁远军的全体将士们,连带着本地的部分文官,都在这么一个大目标的驱动之下,通宵达旦“不辞劳苦”的工作着。

直到第二天的朝阳升起,又有无数队的人马开出城外,开始满负荷的运转起来。

其中一队人负责押运钱粮,以杨立牵头,领着三百骑兵马与数百的役夫,将所有抄掠的军获赶紧的运回隆庆府。

而其余几路则是招募移民的队伍,每队都由一个押正的兵马,连同十几个会写字的先生一起。各自带着成堆的公契奔赴不同村镇,好多点作业同步开工。

至于大安军本地,则由宁远亲自上阵,指挥这移民招募的各项业务。所以打一大早开始,城内主要的路口突然就出现了专设的移民募集点。现场不光有人负责吆喝,还有专人做接待和政策解释的工作。凡是有动了心思的,立刻就要忽悠他画押签约,绝对不能再放回去考虑考虑。

等到这手印儿一盖上公契,当场就开支领钱粮的凭据,要是走到了这一步,回头你再说什么不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