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山谷开发与规划(3 / 4)

。还有一张脑域图,指导人如何用自身魂力去开发脑域。”开天的声音在识海里响起。

这一切都超越了曲琪的认知,开始时因为一些认知的冲突,令她理解得非常缓慢,一个晚上四个小时的学习,她竟然没能看完第一页。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的正常活动,她只好停下,去睡了。

第二天,外公并没有安排文化课,而是一大早领着两姐弟坐上马车沿着挖凿的沟渠绕着山谷走了一圈。他一路上指出这个山谷的地理特征与四季天气特点,又不断地引导两姐弟去思考如何利用和规划这个山谷。

从外公的话语中,曲琪了解到这个山谷一年四季不明显,常年不下雪,日照时间长,雨水充沛,土壤肥沃,这个山谷大部分土地是平原,是个产粮的好地方。

它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南面是一片茂密的树林,而且位于大禹山第二座山脉的山脚,翻过这座山就是一个靠海的半岛,有着广阔的滩涂与长长的海岸线,密闭的空间,使这里可以免受战火的荼毒,安心发展农业。

他们沿着沟渠弯弯曲曲地走着,即使坐马车,也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才走完。外公沿途教导姐弟两人如何看地图,及如何绘制简单的地图,并给两人布置课业,绘制一张山谷的详细地图,一个月内上交。

途中路过小湖泊的时候,在那里停留了两个小时进行野炊。

这时的外公充满了童趣,带着姐弟两抓鱼捞虾,拾柴火,挖野菜。还耐心地讲解哪些野菜可以吃,什么时间和怎么做最好吃。又告诉姐弟两人,沿着地下河顺溜而下,那里是一个大湖泊,那里的鱼才叫一个鲜美。而且穿过湖泊,再坐一天的马车,就是一片滩涂,那里的海贝海鱼才叫美味,弄得两小吃货直咽口水。

不过从外公今天的表现就可以知道两姐弟吃货的属性是遗传了谁。

第三天上过早课后,外公宣布下午是作业时间,晚饭后提交前天布置的作业。

曲琪马上回到自己的房间,锁好门窗进入了空间。她针对山谷低洼地区,雨季常闹洪涝灾害的问题,在空间里查找关于如何构建桑基鱼塘这种传统的复合型农业生产模式的具体方法,认真的学习并详细抄写在纸上,桑基鱼塘其实就是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塘,饲养淡水鱼,将泥土堆砌在鱼塘四周成塘基,以减轻水患。形成塘基上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生态模式。

又受这个模式的启发,她想到了禾田养鱼的模式,在网上搜索出详细的方法,视屏更是刷了好几个。从中了解到禾田养鱼的关键是养鱼与晒地。对于水田来说,水稻插秧苗后要排空水田中的水,进行晒地!可是,对于鱼儿来说,无时无刻都离不开水,所以关键在于在稻田里挖鱼坑或者沟渠,把沟渠的宽度和深度在50~60左右,在稻田中纵横相错,形成“井字”或者“田字”!而对于鱼坑来说,大致每个见方2米2米1米,并且首尾相连!待晒地排水时,能让鱼儿有时间去躲避,从而实现鱼米产业共赢。

据曲琪所知,无论是桑基鱼塘或者是禾田养鱼都是自古就有的传统农业模式,桑基鱼塘更是春秋战国是就出现了。她估计这里某些地区也有这种农业模式,只是没有广泛运用而已。在山谷里运用一定可以做到农业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另外她又对稻穗脱粒麻烦的问题,抄袭了原世的一种脱粒工具,其实就是老式的脚踏脱粒机——一个长方形的木兜,兜里安装了一个用木板围成的圆筒,圆筒上面均匀的布满了铁丝弯制而成的‘u’形倒钩,这个圆筒也被老人们称作“磙子”。磙子两端刚好卡住木兜两端并连接着一大一小两个齿轮,木兜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木踏板,踏板两端连接着大齿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脚踏踏板拉动扣式大齿轮,然后大齿轮带动小齿轮,从而滚动上面装满了铁齿的轴轮使其高速运转,使谷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