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涅夫在电话里有些迟疑地说:“如果要给他贴标签的话,可以这么说:他是我国早期大名鼎鼎的g家、社会活动家、学者和作家,而且涉猎极广,科研领域涵盖化学、物理、数学、天文、历史、生物、哲学、经济学、语言学、地球物理学、航空科学、气象学,相关著作汗牛充栋。”
“不仅如此,这位老爷子还自学成才,精通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波兰语等11门外语。更牛的是,早在19世纪70年代中叶他就投身推翻沙皇的革命运动,后来在伦敦与马克思结识,而那时候列宁、史达林还处在幼年。”
一听说这位即将到来的狙击手,居然和马克思认识,索科夫就有些抓狂了:“卢涅夫,你别给我开玩笑好不好。马克思早在1813年就去世了,假如这位狙击手真的认识马克思,那他起码是八十出头了,这样大年纪的人,怎么能把他送到前沿来呢?这不是瞎胡闹吗?”
“米沙,我还真没有和你开玩笑。”卢涅夫正色说道:“这位老爷子再过两个月,就满90岁了。自从把他从沃尔霍夫前线调到莫斯科之后,他就想尽一切办法,想重新返回前线。这不,听说你们打得不错,他就想去你那里瞧瞧,最高统帅本人犟不过他,只好同意了他的这个请求。”
“等一等,卢涅夫。”索科夫从卢涅夫的话中,听出一些关键的东西:“你的意思是他在战争爆发后,曾经当过兵,而且还是狙击手。我的猜测对吗?”
“完全正确,米沙。”电话另一头的卢涅夫笑着说:“米沙,以你的智商,完全可以去当一名侦探。也许等战争结束后,这将是你最理想的职业。”
“行了,卢涅夫,别夸奖我了。”索科夫打断卢涅夫后面的话,迫不及待地问:“你快点告诉我,他到底在什么地方当的兵?取得过什么样的战绩?”
“老爷子前几年退休后,依旧参加国防民兵的训练课程,别看他戴着眼镜,却对狙击颇感兴趣,而且水平提高得很快。1939年,他以优异成绩结束了训练课程后,仍坚持练习射击,使他的狙击技能愈发精湛。
卫国战争爆发后,这老爷子闲不住了,经常跑到当地征兵办公室要求参军杀敌,迫切地要求把自己派往列宁格勒前线。
由于他的名望太高,征兵部门在无奈之下,勉强答应他去列宁格勒附近战场‘视察’(说白了就是让他以官员身份,好吃好喝地溜达一圈),而且只给1个月逗留时间。
但莫洛佐夫从来都不是个听话的人,抵达前线后他婉拒了对自己的一切特殊照顾,而是心甘情愿地住在阴暗、潮湿的防御工事里,即使生活条件再艰苦、环境再危险也从不抱怨。
上战场的第三天,他就开始独立狙杀德军,并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在沃尔霍夫前线的那段时间里,大批德军倒在了他的枪口下,其中多数都是军官。
恼羞成怒的德国人,专门调来了狙击手试图进行报复,还不惜动用轰炸机,空袭莫洛佐夫可能的藏身区域,但他都安然无恙。
他所在集团军的司令员,得知德军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后,不免担心这位德高望重的传奇人物,会有什么三长两短。于是不顾对方的强烈反对,依旧把他送回了莫斯科。为了此事,最高统帅部还曾经派人劝说他,让他专注于科研,同样是为祖国服务。
前几天,他刚刚获得了‘“列宁格勒保卫者’奖章和列宁勋章,又重新冒出了重返前线的念头。为了能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亲自给史达林同志写了一封信,并获得了批准。”
“卢涅夫,”索科夫在了解了莫洛佐夫的身份后,额头上也冒出了冷汗,他用责备的语气对卢涅夫说:“这么重要的人物,你怎么能让他到我这里来呢?万一要出了点什么事情,谁能付得起这个责任?”
“米沙,我也是没有办法。”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