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突破,灵魂出窍(2 / 3)

直觉却挥之不去。打破寿命限制虽然很难,但李书成也觉得不会像修真小说上那样那么多境界,好似永无止境。

另外,虽然他还是生存在天地之间,但是确实挣脱了天地加以的束缚,最起码现在他已经活了七百多年,早已突破了寿命限制。现在他觉得,他与天地是平等的,甚至自己就是天地。

他的感觉,就是所为的天人合一,这是接下来思想境界上的一种追求。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衍万物,或者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然而,修炼是一项逆向事业。

修炼使得身体和灵魂强大的同时,也要完成统合,做到合二为一,不然灵魂和身体不合拍,将造成分裂、对立,从造成灵魂和身体交相攻讦,生死道消。如何完成统合?这就需要更高境界的思想来指导。这样的思想很多,比如仁,比如真善美,但是,它们却都有对立的东西,仁与暴,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至仁、至真、至善、至美,从没人达到,今后也没人能达到,这只是一个宏远的目标。

孔子是仁的倡导者,他教学生行仁,但是子路出任蒲城县长,防备水灾的时候行仁却被孔子阻止。孔子的理由是要禀报国君,让国君出粮,不然就是彰显自己仁义而国君无德,最后子路要受到国君怪罪。可是,公文一来一去要多少时间?就算国君同意出粮,这段时间难道就眼睁睁看着百姓忍饥挨饿修水渠?这真的是仁?李书成自然理解这样的取舍,但正因为人生行事总有无数取舍,另外,人不是万能的,也有想不到的地方,所以至仁就难以达到。这样苛刻的思想境界,就不适合李书成追求了。

而天人合一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天人合一就是自然本性。天,是一个意想的至高主宰,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思是说“天”没有仁与不仁,视万物平等。也就是说“天”对万物没有喜好和怨恶,不偏不私,任其自我发展。可以说,“天”是没有感情的。而人,却是有感情的,有偏爱和怨恶。所以,只要回复自己的本性可。

矗立了一会儿,灵魂回归,钻入身体,李书成睁开眼睛。起身盘坐,内视身体,看看有什么变化。

下丹田没变,自从上次下丹田的金丹消散,好不容易重新修炼出来的金丹又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点点另外的东西,李书成认识,这是精气。

而中丹田,扩大了一些,金丹再次变大了一些。这符合李书成的认知,修真小说上金丹突破之后会形成人形,灵魂入驻成为元婴。其实灵魂呆在上丹田一样可以受到金丹的滋养,而且量也不会减少,何必多出一个金丹变人形的过程呢?这只是写书人的臆想罢了。

上丹田,自然也变大了,灵魂又恢复成一团,但是比突破之前打了不少,也凝实了不少。除此之外,李书成没有发现其他变化,只是浑身的轻松畅快之感,比突破之前更甚。

检查了一番,见江明月还没动静,李书成干脆检查空间来,小的那个,里面就是一些字画瓷器等文物和黄金,没什么好检查的,倒是大的这个,方圆十来里的空间,里面有不少美味,自然之性嘛,关心自己爱吃的美味也是自然之性不是?

稻田已经不成样子了,杂草丛生,夹杂在杂草中的稻苗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这到底过去了多少年?稻田都变成这个样子了。”李书成感慨不已。收拾稻田,重新种下稻种,然后才开始查看其他东西,西红花这些植物都没事,湖里海里的鱼类却不怎么正常,有些太少了,而且藻类这些同样少,这是因为没有肉食性鱼类,鱼群爆发式增长之后,食物被大量消耗导致的。当然,如果当初引入肉食性鱼类,那现在湖里海里恐怕只剩藻类这些水生植物了。

第三天,江明月有了动静,只见她的灵魂出窍,一脸迷茫的样子,李书成看得直笑。

“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