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激活的因子比核辐射危险的多。”
这一点娄玉晓早有耳闻。
只不过简单的从字面上将“因子”和“文明毁灭”联系在一起还是有点干巴巴的。
电梯在195层停下。
当前离地高度已经达到了一千三百米。
出了电梯,面前是一个综合防护通道。
智械助手早已等候多时,它们看到苏安和娄玉晓后立即上前引导他们走上装配台。
娄玉晓之前也一直有穿戴防护服,但很显然,接下来要面对的东西需要更高级别的防护装配才能保证她的生命安全。
穿戴过程中,苏安问道“你对核辐射了解多少?”
娄玉晓“知道基本原理,但没有参与过相关的实验。”
“唔……那就好,接下来我们要进入的区域处在由高频中子共颤包裹的壁垒中心区域,在那里有1哲斯的因子处在被激活状态,而1哲思被激活因子的威力……e……大概相当于44万伦琴的放射量。”
“44万伦琴?!!”娄玉晓眼睛瞪得大大的。
“对,44万,而且是每分钟44万。”
娄玉晓小脸一白,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切尔诺贝利事件让普罗大众认识到了核辐射的可怕,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同时,一个名字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那就是“伦琴”。
伦琴一词源于德国物理学家“威廉?6?康拉德?6?伦琴”。
他在公元1895年11月8日发现了“x”射线,并为医疗成像技术奠定了基础。
而后来,伦琴一词也被引申为照射量单位,用以表示射线空间分布的辐射剂量,即在离放射源一定距离的物质受照射线的多少。
详细的理解稍显复杂。
但如果用x光来理解就简单的多了。
即便是小孩子也知道拍x光片是有害身体的,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放射物质是如何对人体造成伤害。
这里的理解其实也很简单且直观。
大部分人就算没有拍过x光片,也应该知道x光片可以拍出透视骨骼的“照片”。
而这种拍摄的基础就源自于被放射单位极强的穿透性。
这种穿透性可以视作以光速发射的子弹,它打穿了人体,然后才得以实现医学“透视”。
当然,这种子弹非常小,只要“数量”不多,人体还是可以承受这种被打穿造成的伤害的。
再加上国际医疗机构对x机的放射量都制定了明确的标准。
所以通常来说,拍x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但基于此,1伦琴的放射量相当于拍了多少次x光的?
粗略来说……接近150次!
而在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中,堆芯处在燃烧状态时,电厂周边的放射量达到了每小时15000伦琴。
中心区域则要更高。
那么1伦琴相当于150次x光的话,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中的中心区域放射量就相当于两千两百多万次的x光放射量。
如果说,一次x光击穿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两千两百万次的击穿呢?
[这里的x光与真实的核辐射还存在一定差异,核辐射的破坏力要更强,它所制造的“子弹”甚至可以打穿并破坏人体的dna。]
当然,以上只是非常粗略的描述,主要以便于理解为主。
哲斯一词也源自一位著名科学家的名字。
他的全名叫“乌达尔?6?哲斯”,是帝国首席工程师,生在塔拉夏女王时期,是帝国时期最著名,也最激进的科学家之一。
乌达尔?6?哲斯在塔拉夏王朝时期重整并制定了沿用至今的能量尺度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