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何氏道门(一)(1 / 2)

松柳缘 夕林寸雪 2187 字 2021-03-19

这山源县也算是个大县,境内伫立着一座大山,便是前文所述周家祖上发迹之处,老松生长之地,这山名叫博望山,却不可考究来历。百姓多以农牧为生,想是这山上引出几多河流溪水,便于灌溉,只因在本县境内未形成大江大河,水路不畅,是以商事倒不大兴盛。但由于这大山苍莽,山珍草药珍禽甚多,便也多有行猎之人,这类人多结居山麓,渐渐形成村落,日久之后,有那胆大之人,为着猎获便利,搬迁入那山中,只是不大入内,常年如是,便形成一股风气和势力,也有那盗贼和避祸之人隐名杂居其中,是以山源县自古多有尚武之风,也偶有盗贼结伙为乱。只这些年官家圣明,世事清明,百姓安居,少有祸端。

次日,周老爷上得堂来,将诸事铺排开来,命各司职官吏各尽职守,又命金捕头带人去各处巡查安民,命王主簙派人去前时妖物祸乱村落及近邻,查点户口,一边又贴出安民告示,接引妖物祸乱所遗孤寡老幼下山安置,鼓励山境之民结居大村,要那山内猎户山民与官府报备。更要那吴典吏安排人手,组织山民猎户中壮丁结为乡勇,以备他日祸患。众人各个领命而去,唯独那王县丞所司钱粮仓税之事一概不提。待众人走后,独令王县丞留下与赵师爷提取文书档案,斟酌那历年积案并前时妖物为祸之事,名曰“抚恤伤亡,体察民意,以备后患”。赵师爷领命而去,也不纠结于这些细碎之事,只按周老爷吩咐,不时向王县丞‘求教’。只这陈年积案多是模糊不清,又无从追冀,文案自是漏洞百出,赵师爷何等人物,常拿了县令老爷之名去翻检,话虽说的漂亮,事做的轻省,却让王县丞郁闷不已。

这王县丞名唤王直,人倒也不甚恶劣,自幼饱读诗书,也是取有功名在身之人。有一远亲是那盐政一名官员,平日里也有些往来,此次山源县闹妖怪,长官被罢免,也想着更进一步,便央着那亲戚举荐自己。只因那戴祺戴知府也荐了周员外,一面因着那戴祺位居中州知府,人脉多广,二来这王县丞本就在山源县辅佐县老爷监管民事,此次所辖境内出得如此大事,虽是闹妖所致,后终得平息,但究竟不能脱净干系,吏部考量之下,终是择了戴祺戴知府所荐周员外。话说这人啊,往往日有三昏,这王县丞也是在这位置久了,不得升迁,又过于沉醉于此。周员外得着此任,不免迁怒于他,便如此做张做势,闹得别别扭扭。

这新官到任,政令之下,各人勤勉,又只一县之地,平素里民安境宁,过得月余,诸事顺遂,各人回报,周老爷初执县政,见此景象,不禁欢喜。那王县丞越发的郁郁。

这期间,仵作贾魁早于半月多前回转,带回两封书信,自是那何氏掌门与何猛所书。因着何猛旧情、老松牵引,掌门那信中所书也算情厚。大意是因着老松,便认作同门之谊,后若有事相求,视为同门相助,更是言明不日当亲自上门拜访。想来,何氏一门此时也已败落多年,掌门所想也是自然,自古民大不过官,各门各派,道佛不论,若想光大,都得有所依靠,最好仗持莫不是官府。如今何氏门内至宝经书寻回,更是雄心万丈,多方筹划,以为中兴。

那随来家人也代周老爷拜见上官回转而来,带回上官一封书信,自是些嘉勉之词。周老爷看了,心下了然,也不大在意,只是更命人备了厚礼,准备择日拜望。

这一日,周老爷下得堂来,正与师爷赵权在偏厅品茶闲话,随来家人进来禀报,说仵作贾魁领着几个道士求见。周老爷听闻,起身正一正衣襟,命师爷赵权正厅整备,自去相迎。这边迎过去,那边但见仵作贾魁领着五个道士进得门来,当先一人,身姿挺拔,形貌端伟,五绺长髯,手中执一拂尘,倒是有一副仙风道骨。其人身旁紧随一人,也是风骨不凡。再后三人中二人还是旧识,便是何猛、何为二人。

见老爷迎来,仵作贾魁紧着一步“老爷,何氏掌门一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