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考古学家(2 / 3)

雀水楼 晴天皮皮 3575 字 2020-10-14

先坐,我去找工具。”

师叔起身上3楼。

程安安悄声问傅晓城“怎么我不知道铃铛这件事?”

傅晓城说“前几天师傅拿给我,我也才知道的。”

程安安看着盒子里的铃铛,发自内心的敬佩“师叔好厉害啊,一看就懂。”

“师叔以前是考古界的。”

“他和师傅是同一派吗?”

傅晓城原本不想说,抵不过程安安的追问,道“说来话来,师叔年轻时跟队到神农架考古遇难,师傅正巧在山上采草药救了师叔一命,后来师叔拜师傅的爷爷为师,成了不出家的火居道士。”

“这么说,师叔也是师公徒弟,道行和师傅是一样了?”

“各有所长,师叔擅文、太极剑。”

片刻,师叔捧着一个木雕盒子走进来,3层的翻转盒子,像变形金钢变身似的,打开就成了一个小型工作架台,工具繁多摆放整齐,傅晓城帮抬了盏台灯过来,刚通电几分钟便停电了,师叔手上的工作只能暂停。

傅晓城检查总闸,发现线路跳闸,师叔才记起来,这楼的线路已安装了多年未更换过,平时过的是半隐居生活,早睡早起,烧水做饭用的是柴火,极少用电子产品,电话一年没打几个。

看着天色渐暗,也到晚饭时间了,征得师叔同意,三人一起步行到餐馆用餐,餐馆食材新鲜,大锅翻炒,上菜速度极快,腊肉炒笋、凉拌松花皮蛋、片片鱼、板栗煨鸡、枸杞子煲猪手、油麦菜,结账时老板看是玄清子带来的熟人,给打了折。

饭后送师叔回去,师叔留2人住宿,傅晓城说已找了客栈住宿,且程安安是未婚女子多有不便,等师母回来再商议。

第2天,早餐吃的是镇上有名的老谭保靖米粉,店面占30平米,9点钟食客较多,很多人慕名而来,粉条外形较粗,q弹,有嚼头,将油、秘制佐料入碗底,粉条入水煮好直接倒入。

傅晓城浇上一点点潲子,洒上姜、葱、配料,另加了2个煎蛋,将2大碗粉条端到程安安面前,说“吃完后先去师叔家。”

“好的。”程安安递了双筷子给傅晓城,将自己碗里的葱花挑了出来,粉条味道过于美味,连吃了2碗。

开车到了师叔家,师叔给他们泡了壶茶说“昨晚睡前我突然想起,这铃铛上的图腾很像以前在一本书上见到的,趁现在光线好,我要上书房找找。”

然后拿了放大镜上了3楼。

傅晓城计划给整座房子更换新的线路和电闸,丈量了大概需要的材料,便开车出去采购,交待程安安留下帮师叔一起找书。

这座房子在修建时,3楼是特意挑高建的,看来是为了这占据一层楼的书房而建的,书房正中置了2张办公桌,1张常规鉴定文物的工作架台。

四面墙内陷式书架,每扇书墙均有一个高低落错的窗台,洒入室的光线很足,书籍分类像图书馆,按范围主要分为3大块,东、南方向收藏的是专业性图书,西面是少数民族图书,北面收藏的是综合性图书,2个移动梯。

师叔站在移动梯上左右两边移动,每拿一本书快速翻页,落书回柜,动作一气呵成,程安安问“师叔,要找的是什么书?”

“一本记录明朝家族族徽的书,没记错的话,应该是线装书,临摹的。”

师叔又翻了一本丢回柜内。

这里的线装书占了70,字体各式各样,有隶书、行楷、篆书、草书、还有极少见的甲骨文。

程安安坐在地板上一本本的查找,翻到一本讲唐朝农业种植生存的书,看了一眼便停不下来,慢慢挪到了书房外的长廊凳子上倚靠栏杆而座。

傅晓城拿着电线上楼梯看到的正是这番情景。

程安安在走廊上看书入了迷,有人上楼也没发觉,警觉性也忒低了,他不由的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