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掌门对话(四)(1 / 3)

申宝叹息到“所以,就躲进深山老林里,闭门不出的窝着。一脸神圣气息的把信徒供奉收入怀中,再张口说上几句悲天悯人,闭口写下两段因果报应的谶语。继而体体面面的飞升上界,还要留下几句世人苦于生计之类的酸诗。”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历朝历代兴亡更迭之道,尽在其中。待到积重难返之日,便是移星易宿、龙蛇起陆、天地反复之时。吾辈修行中人,可与其中,又不可尽与其中。说到底,还是为了自身的利害关系。内丹多侠士,符箓皆鹰犬……”

信君子的话语出自《阴符经》,结合前后文的语境,其中的意思不难理解。

历朝历代开创之初都寄期望与千秋万世,不断的延续下去。

可是纵观史书,秦朝十五年而亡、汉朝四百年、隋朝三十八年、唐朝二百九十年、宋朝三百一十九年、旧明二百七十六年、清朝三百年(平行世界)——都有各自的兴亡之道秦亡苛政猛、汉殇官与宦、隋帝太喜功、唐悲藩镇兴、宋灭浮华梦、明恨东林儒、清杀八旗兵……

最后一句‘内丹多侠士,符箓皆鹰犬’,更是叹出了内丹派与符箓派的教义之争。

内丹派对信众数量的依赖不算严重,一身的修为多数靠的是自己苦苦修行而来。纵然没有朝廷的帮衬也还能慢慢的熬下去,不过是苦一些、累一些罢了。所以遇到不平事尚能出手行侠仗义一番,遇到该杀之人也能抬手送他一程。(多指古代)

符箓派就不同了,他们对念力的倚重程度太深。信仰的百姓越多,供奉的神仙就越强大,自己能调动的力量也就跟着水涨船高。怎么样才能让信徒的数量暴涨呢?或者说维持现有的信徒数量不跌呢?至少要跟历代的朝廷维系好关系才行,否则上面一纸诏书下来,自家的信徒就转到其它门派去了。

就像元朝的大汗宠信全真道,天下百姓都跑去拜了吕洞宾和王重阳。失去了大量信徒的念力支撑,符箓派三山就只能夹着尾巴做小媳妇,连呲牙斗法都不敢。

顺带着说一句,在元代的时候,真武大帝和三清根本不在一个系统里面。说的夸张一点,甚至是互相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至于现在我们所知的神仙体系,已经是多次互相糅合过后的产物。

就好比神宵派在风光无限的时候,谁跟符箓派老大爷玩什么一气化三清的故事。直接定性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为诸神之首,连着敕封了数位神霄帝君,取代了符箓三山维系了上千年的神仙地位。又封了三十几位全新的雷火神君出来,搞的天下百姓几乎忘了符箓三山里的那些神仙。

神宵派没落之后,符箓派觉得倾全国之力刷出来的念力,就那么平白无故的丢掉可惜了,才把‘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这个神位挂靠在了南极长生大帝名下。反正符箓三山也供奉着南极长生大帝,转手就能移花接木过来自己使用,何其舒畅。

神由人造,唯心层面的东西说复杂起来,能把圈内人都搞懵。可是说简单起来又非常的简单,只要谁掌握着话语权,说出来的东西大家都相信,那就是这么回事儿。

神仙之间到底是怎么个关系谱,还不是得势的道修门派自己琢磨。反正跪拜的信徒只是听着领头的知客道士瞎白话,他怎么瞎编信徒也就怎么相信了。也就导致了道教的神仙体系真的很乱,乱到信徒跑到其它道观去,估计就会完全傻眼的地步!(指的是跨省那种)

所以每次编撰《道藏》就是一次各家门派之间的势力洗牌,大的门派分高级位置,什么帝君啊、天尊之类的都搬回家,划分到自家供奉的名单上面。像符箓三山那种门派,里面供奉的各式各样帝君、天尊全齐活,就算买上几百块的香烛,想一次性拜完都玄乎。

差一点的中档门派呢,若是跟大门派关系良好,还能给自家祖师蹭个神职上去,封个什么‘神君’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