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叫大黑吧。
随着一桶又一桶的稀粥从城墙上吊了下来,倒还真的稳住了几千饥民。他们不惜背着反贼的罪名,图的是什么?还不是一口稀粥,半尾芦席!其实百姓要的真不多,但凡还有一线生机,谁愿意冒着砍脑袋的风险做反贼呢?
看着饥民有了一口吃食的乐闲,赶紧让人帮着熬制草药防治瘟疫。正所谓大灾之后必有大瘟,饥民身上烂疮的烂疮、化脓的化脓、咳喘的咳喘、打摆子的打摆子。那会的读书人多多少少都懂点药理知识,乐闲又是古道热肠的性子,怎么可能放着数千饥民不管不顾。
亲自熬药、施粥、治病救人,几千饥民里谁人没有受过他的恩惠?都叹息这样的好人朝廷竟然放着不用,要是咱们乐大善人当了父母官,真是少活十年也情愿。
要说大黑仅凭数百担粮食就平息了一场暴乱,甭管放到什么朝代都是大功一件。就算不能升上一两级做个参将,至少也该大力夸奖一番才对。可惜别忘了,此时已经是万历四十四年,离旧明朝亡国之日已经只有二十七年。任何朝代在大厦将倾之际,都是惊人的相似,人主昏庸无能、官吏贪婪无度、扭曲是非黑白……
随之而来的并非朝廷的嘉奖文书,而是数万前来平叛的官军——至于平谁的判?乐闲是匪首,大黑竟然也成了判将。这还多亏了逃出去的知县老爷区区一介武夫,竟敢拿我的银子赈灾,我就要你的项上人头!
可惜乐闲注定是当不成旧明朝的官,倒是成了反贼首领。
几千饥民听到之后无不是又悲又怒交了几十年的粮,纳了半辈子的赋,就喝了两碗县衙稀粥倒成了反贼,真是个有情有义的好朝廷!
乐闲看着衣不蔽体,刚刚喝上两口吊命稀粥的饥民,脑门一热就想出城独自一人把罪名扛下来,以一死换取几千条性命。
却被几个白发老叟拦住恩公糊涂啊,如今兵不兵匪不匪。我等皆以被冠上反名,城外官军岂能因一人性命而放弃这到手的战功?
是啊,万历后期不乏起义民乱之事,官军不仅把起义之人屠戮一空,甚至还要沿途杀良冒功,就为了多领赏钱!
乐闲含泪问道你们不怕?不悔?不怨我?
大黑走上前,将一柄宝剑插在地上
怕,害怕死得太憋屈,被人砍了脑袋还不知道为什么;
悔,后悔这粮放的太晚,该让他们多吃上几顿饱饭;
也怨你,给了他们做人的尊严,可惜只有短短九天;
弟兄们,想做狗的出城逃命去吧,愿意吃人饭的跟老子上城墙。
都把腰杆挺直了,就是死也得死出个人模样来!
这柄平戎剑乃家父征战所用,别辱了此剑威名。
说罢,带着手下兵丁和饥民就上了城墙,准备滚木礌石砖块门板等御敌之物。
乐闲拔出平戎剑割破手指,以血为字以袍做书,洋洋洒洒的写下一篇《告昏君佞臣书》,当天下午就悬挂在了县城门楼之上。一时间,豫州各地沸沸扬扬都在谈论此事,朝廷仅剩的遮羞布被这一篇文章批的荡然无存!
县城百姓也自发的拿出家里门板、砖块、粮食一同守城。这还多亏了朝廷军队的屡次屠城,只要是叛军驻守过的城池,甭管是不是从贼者一律杀了领赏。一时间,整个县城众志成城,竟然屡次打退进攻的官军!
可惜双拳难敌四手,他们所在的县城总归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而已。墙不高、粮未足,就是兵刃砍缺了口子也没有替换品,只能拿起木棍菜刀对敌。
大黑也在斩杀了黄寿(黑无常)之后,身中十七箭血尽而亡。威风凛凛的他,竟然死后杵着巨剑站立不倒,吓得官军迟迟不敢上前。
几千饥民和县城百姓,破城之后死的死逃的逃。乐闲率着最后百十来人且战且退到了县衙大堂,看着堂前高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