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收麦子(1 / 2)

小王氏也不敢跟婆婆顶嘴,只是在婆婆看不见的地方撇了撇嘴。

吴秀娟做了个面片汤,三人随便吃了点,就关上门准备睡觉,关门是真,睡觉却是假。

沈文兰拿出装钱的布包,这布包是心儿特意教她做的,做生意时一直斜挎在沈家强身上,专门用来装钱的。她把布包里的铜板都倒到床上,然后三人就围坐在床上,开始愉快地数铜钱。

他们卖的小吃不贵,而且一般百姓家用的也多是铜钱,所以今天收到的都是铜钱。

沈文兰跟着心儿学会了数数,已经能数到一百了,她数第一遍,她爹数第二遍,但她爹只能十个十个的数,数出十堆,就是一百文了,她娘再一个一个的串起来,一百个一串,十串一吊。

数完钱,算了算成本,最主要的是买肉和面粉的钱,油是从岳母家拿的,说是以后拿豆子去换就行,但也大致算了下成本,果然如心儿说的,做小吃很辛苦,但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只是再辛苦也没有打短工出苦力、种田挖地苦呀!三个人半天就挣了几百文,出苦力一天也就挣三十文,还不是每天都有工做。

沈家强看着女儿在那掰着手指头,算得满头大汗,还没算出来具体结果,但他知道昨天买东西总共花了多少钱,心里对今天挣了多少,还是有谱的。

便跟吴秀娟道“这生意能做,明天咱们多做几桶豆腐脑,多发点黄金油条粉,卤蛋也多煮点,包子就不做了,多做点饺子,这样也轻松些,在家弄好豆浆就直接到集市上去煮,明天早点去。一会儿我去詹木匠那定做几个木桶和两张小桌子,明天先用一下爹娘的桶。下午我再去砍些柴,好在有这板车,倒是都能拉得下。”

接着又感叹道“这生意多亏了岳母家,要不是咱俩忙不开,应该让文兰跟着心儿多学些认字,这才学了多少天,就比咱俩好多了,都能数到一百了。文宇就让他跟小立一起去上学吧,识些字好做生意,起码比种地好过多了,下次咱们多买点米面带去,半大小子可别把岳母家吃穷了。”

第二天一早,刚准备给赵家送早点去,郑县令家的下人也过了,要了跟赵家一样的早点。几天生意做下来,吴秀娟几人也估出了一桶豆脑能有多少碗,一天能卖多少心里也有数了,就这样,“吴姐小吃”的生意就慢慢地做开了。

有不少人打他家的豆腐脑和油条的主意,但有耿强的关照,他们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干点啥。

耿强能不关照吗,他在吴山村监工的那些天,心儿家只要做好吃的,都会给他送一份,而且现在他每天的早食也都是在“吴姐小吃”摊上解决的,这吴家人做吃食的手艺确实不赖!

有些人也回家熬了些猪油,炸了些油条,结果不但没有沈家的油条松脆,而且连成本都超过了人家的卖价,最后也只有眼红沈家的生意,而无法分一杯羹了。

转眼麦子已经黄了,这在农家来说可是大事,都趁着晴天赶紧把麦子收回来,晒干了,入了仓才能安心。

沈家强家只有两亩地的麦子,不过都比较远,三人天天还是一早去卖早点,半上午回来开始去地里割麦子,饭都是沈文兰回家做好后,拿到地头去吃的,傍晚的时候再用板车把麦子拉回来。

这样忙忙碌碌了三、四天,地里的麦子就都收回来了,光收回来了可不行,还得摊薄了铺在老院子里晾晒两、三天,然后吴秀娟和沈文兰就一人拿着一个枷子,开始打麦子,棍子一甩,枷子在半空中转了半圈便啪啪地落在麦穗上,麦粒就被打落在地上了。

沈老大家地多,往年小王氏收麦子时都没下过地,但今年除了沈老太太和沈文竹在家做家务、看孩子外,其余人都得下地抢割麦子。

小王氏干了一天就累得不行了,眼睛便又盯上了沈家强一家“老二家的,你们那早点生意就不能歇几天,光顾着挣钱,爹娘地里的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