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为大姑家想生计(1 / 2)

表姐文兰笑话她道“心儿,你当功名是那么好考的呀,我大堂哥六岁开始上私塾的,到今年都十年了,每年束脩就得五两银子,在加上笔墨纸砚,还要买书,一年花费差不多就要十两银子,我家那么多人挣钱才供得起他一个。文宇现在去读书,我家哪供得起呀!况且文宇都十岁了,现在才开始学都已经晚了。”

“不晚,不去县城的学院,就在夏家湾上学,这里一年束脩只有一两半银子,等过段时间私塾招新生,让表哥跟我哥一起去上学。就算不考功名,能识字,会算数,起码能明些事理,还不会被人骗,我师父教我认字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我现在已经会认好多字了,我还教了我哥他们呢,小宝和俊儿都会认好多字了,要不,我先教教表哥?表姐,你要不要跟我学认字?”

“真的?小宝和俊儿都识字了?”沈文兰瞪着大眼,不敢相信地问。

“对呀!你要不要考考他们?哦,他俩去后山脚下了,他俩现在可忙了,要放羊、要养兔子、还要抓虫和挖蚯蚓给小鸡吃,嘻嘻”心儿说着说着就笑了,那两小不点现在已经快成村里的孩子王了,他俩讲故事的地点,也由村中的大槐树下转移到自家屋后的山脚下了。他们只用坐在那讲故事,自有人帮他们放羊、割兔子吃的嫩草和找小鸡吃的虫子和蚯蚓。看看,这不就是因为知识而改变了他们在孩子中的地位么。

几人边聊边缝帽子,一点也不耽误事儿,黑妹家冯婶、黑妹和她大舅妈也在忙着缝帽子,心儿看了看,发现几人针线活好,缝制的速度都很快,应该几天就能完工了。

心儿每天都会去山上庙里转一圈,今天也不例外,准备去看看三师兄水车研究得怎么样了,顺便拿点茶叶回来,自己不喝,可以泡给娘亲和大姑喝呀。

让冯亮定做的茶杯,还没泡过茶呢,一直都是用来喝白开水。心儿给家里每人以及师父、师兄四人都定做了个茶杯,还送了周老太爷两个。自从全家人喝水用具由吃饭的陶碗变成茶杯后,瞬间感觉生活都上了个档次。

冯亮也觉得这茶杯好,经过心儿同意,他又烧制了一些。心儿建议他直接拿到县城去卖,因为大集上来的都是附近的村民,陶碗因为是吃饭时的必需品,会有人买,但茶杯他们不一定会买,而且大集上也卖不上价。

冯亮听从了心儿的建议,果然在县城卖得很好,心儿还帮他设计了不少茶杯的新款式,他一高兴,又给心儿送来了几个茶杯,所以心儿家现在不仅每人都有专属的茶杯,还有专属的客人茶杯。

在厨房烧火的时候,心儿想起前世爷爷、奶奶家灶台后边,总放着一个稍大点的瓦罐,把没完全烧完的木块夹进瓦罐里,盖上盖子,闷灭后就成了木炭,平时烧个炉子或冬天烧来取暖都很方便。

正好冯亮家院子里,堆了不少以前剩下来的有些瑕疵的陶罐,豁口的或有点裂纹的,正好拿来送给了心儿他们,连周辰乾都让大木拎回两个,放到他家灶台后面了,惹得他家人都笑说,自从认识心儿以后,他家小少爷变得更抠了。

木炭存下最多的当属八戒和尚了,现在吴山寺的香火很盛,特别是初一、十五,来上香的人很多,留下吃斋饭的人也多,大多数人都是奔着吃豆制品来的,不几天,他就存下了不少木炭。

八戒的父母原是走村的厨师,农村好多人家办白、喜事,都找他们去掌厨。八戒从小跟着后面看,自是学会不少,不仅把豆腐做出了各种花样,还开发出了千张、豆皮、酱干等等。整个安平县的人想吃豆制品,要么去赵家酒楼,要么就得来吴山寺上香。

黑子大舅给庙里送了一台石磨,这下心儿娘亲倒是省了不少事,也方便了八戒和尚开发新的豆制品。豆油也压榨出来了,大师再也不用担心会吃白水煮菜了,心儿家跟着也有油煎小鱼干吃了。

在乡下,开荒的地大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