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招降(2 / 3)

士到桂视察商务,亦赞曰“由梧到岂沿途所见,觉广西秩序甚佳,各项建设已有显着之进步。”

日本记者和田济叹曰“广西有着险峻的地形,慓悍的军队,名战的将领,和大广西主义的精神,谁想把他蹂躏,我敢说是徒然空想。”

国立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胡适评论曰“广西给我的第一个好印象,是全省没有迷信的恋古的反动空气;广西给我的第二个好印象,是俭朴的风气,一进了广西境内,到处都是所谓‘灰布化’;广西给我的第三个好印象,是治安。广西全省只有十七团兵,连官兵共有二万人,可算是能裁兵了,但全省无盗匪,人民能享受治安的幸福。”

而且白崇禧虽然专横跋扈,雷厉风行,但却颇能以身作则。他提倡廉洁苦干的精神,自己平日身穿一套粗布灰军装,腰上扎条皮带,戴只灰布军帽,脚穿青布鞋,象士兵一样打着人字裹脚。只因他戴着一副无边近视眼镜,才象一个参谋军官,不然便是一个十足的桂军士兵了。

他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从无倦意。不但衣着朴实,吃的饭食也甚为简单,不招待来宾贵客,不设宴会。若不是先提到他的名字,光看历史介绍,估计很多人会联想到那个年代共党干部的身上。

他是个优秀的军人,据说和谈时期,连毛爷爷都曾如此评述“白崇禧,小诸葛嘛,喜欢带兵,以后就让他做国防部长好了,喜欢带兵就让他带二十万好了。”

当时,白崇禧还没后来这么有名,不过不影响张汉卿对他的欣赏。因为心理作用不敢寻找后来为建设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十大帅十大将,找一些跟他们并驾齐驱的角色当然是上上之选。

因此,张汉卿派人给白崇禧递上亲笔信“德邻、健生、季宽见信如晤。在中国统一大势不可挽回之际,阁下等都是民国一代人杰,如能把宝贵的才智用在国家治理与国防事业的腾达,则是国家之幸、人民之福。而如果逆历史的潮流与人民军顽抗到底,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现在国家经济建设蒸蒸日上,军事力量也在蓬勃发展,如愿集思广益,共谋大局,则请派一二得力人士,入武汉面晤。”

人民军入桂攻黔,桂军是联合川军、黔军抗拒中央军,还是坐观成败?一旦川、黔军兵败,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自己?到时又如何抉择?投降吗?有道是宁为鸡头不为牛后;抗拒吗?阻挡历史发展洪流是要遭天谴的,劳民伤财是一则,身败名裂就不妙了。

为此李、白、黄三巨头陷入深思中。

桂系高层陷入两难之境时,号称“护国三杰”之一的唐继尧也是坐卧不安。他在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中都建树奇功,然而其后期卷入了军阀混战,所以后人为其题写的挽联是“治滇无善政,护国有奇功”。这个人自1913年起任云南都督起,坐镇云南已11载。

蔡锷当初以云南一省之兵打得北洋军节节败退,虽然有其用兵方略得当的原因,唐继尧之稳定全局之功不能忽略。那时的滇军,真的是天下无敌至少在北洋体系内,它是公认的战斗力强。

对张汉卿,他怎么会不了解?蔡锷临去日本前就和他聊起过这个年轻人,谓之人中龙凤,当初自己还认为他言过其实。

几乎在眨眼之间,这个年轻人就光芒四射,让国人不能直视,即是坐镇边陲如他,亦不能不有所耳闻。那时,他还觉得双方的交集还少,北方直、皖、奉三家的争斗,于西南影响极小。

可是人民军的壮大几乎是以几何倍数递增、它控制的地盘已经逼近自己并开始在周边施加影响了,那时他感觉到压力但还存着一分侥幸有川路地形的恶劣、有桂黔川各系挡道,苟延残喘将是大概率事件。

独自武力对抗人民军的统一大业,这件事他真没想过。时过境迁,滇军已不复往昔雄风,而张汉卿也不是当初的吴下阿蒙。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