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里也素来交好。也许只有这样,只有大家的实力都下降了,他在八旗内部的利益占比才不会过度受损。
八旗内部的权力斗争素来是不缺的,旗主王爷的权力与所有旗的实力亦是息息相关。只是,私心的火苗刚刚萌生,就立刻被他掐灭了。掐灭了。作为满清最高层的核心人物,他深知满清这个政权最大的问题就是核心人口太少了,单以入关后来算,满洲旗丁总计便只有四万多人,十多年了始终保持在这个数量级,全凭着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这些附庸撑场面,外加上入关之初那两年多达数十万明军和顺军的归降,并一口气占据了包括江浙的膏腴之地在内的明朝大半领土,由此才有了长期与明军拉锯的资本。
如果,满洲旗丁损失过大,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的忠心必然会受到波动,他们也很难压制住漠南的蒙古人和汉地的绿营兵。没了那么多的附庸军,面对越打越强的明军,满清的覆亡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是的,如果没有了满清这个政权的话,在汉人的复仇烈焰之下,莫说他只是个旗主王爷,就算他取顺治而代之,又能如何,还不是死路一条。而现在的他,不光不能坐视前面的那些部队被明军吃掉,更要设法为大清保住这些核心武装。
“爱星阿,带着这些人把住这条路,拦住贼寇,把溃兵都放进阵来;祖泽润,带着这几个汉军旗的牛录上山,分列两边山坡,射杀贼寇追兵。”
多尼此言即出,众将当即便是一愣,可是震惊之余,却无不是对这位旗主王爷的勇气感佩非常——当所有人都认为需要断臂求生时,他却站出来要与明军决一死战,这样的勇气或许在旁人眼里是鲁莽,但是对于南下灭国这些时日下来始终顺遂,此番不过是出了点儿“意外”而已的他们来说,却分明是多尼继承了他老子的“优良品质”。
听到命令,爱星阿连忙指挥他方才组织起来的部队停下来当道列阵,而那祖泽润,作为镶黄旗汉军固山额真,自也没有敢崩出个不字儿的道理,连忙带着这一众汉军旗的牛录登上两侧的山坡,按部就班的装填起了弹药。
多尼的帅旗就立在当道,同时他也接连派出了传令兵,一是命令杜兰的中军后部立刻与他汇合,构成对李定国本阵的防线;二是越过杜兰,命令吴三桂和更后面的绿营兵不惜一切代价增援中军。只有打垮了明军的本阵和二伏的追兵,他们才有机会去救清军的前锋。
杜兰所部本就与多尼不远,此刻他也看到了从磨盘山上冲下来的李定国,是正对着他而来的。接到命令,杜兰连忙下令抛下一切不必要的辎重去与多尼汇合。不得不说,不用再管那些辎重车辆,这些清军的移动速度立刻就快了不知道多少倍出去。紧赶慢赶的总算是在李定国的本阵冲下山来之前赶到了多尼那里,迅速地在当道列阵,并以火铳手、步弓手尽力控制两侧的山坡。
不比中军的前部和中部各有不少的满洲八旗,杜兰的后部是清一色的汉军八旗牛录,而他要面对的更是明军的主帅晋王李定国,那位明军的传奇名将。不过,他这边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不用像爱星阿那里似的,还要给溃兵留出入阵重新整队的缺口。他们的阵型可以扎得更加严丝合缝,让明军更加无处插针。
清军的中军以多尼的帅旗为中心,已是严阵以待。明军从磨盘山上冲下来,本就是比那三处伏兵距离山道要远上很多。这一回,没等他们冲下来就发现扑了空,不过李定国的反应亦是极快,连忙命令本部兵马在山道上转向,从进攻清军中军的后部变更为与二伏一同对清军中军进行合围。
如此变阵,却是存在一点隐忧,那就是在他与二伏合围多尼的同时,也存在着被多尼和尚未跟上来的吴三桂合围的可能。
不过,对于部将们的疑虑,李定国却指出了一伏的号炮到现在还没有放,很可能是吴三桂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