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崩塌(完)(1 / 3)

帝国再起 张维卿 2238 字 3个月前

历史上,永历天子弃国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原本,明廷从昆明移跸,因为过于仓促,未能将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各地驻防和就食的明军组织起来。可以说,除了李定国和白文选率部护驾,冯双礼带着一部分蜀王府的人马去了建昌为行在打前站,其他各部空有偌大的控制区、空有不菲的兵力,但仍旧是一盘散沙般的散落在川南、云南、贵州等地。

这些军队具体有多少,后世已经不得而知了,只知道在永历弃国的消息传开后,陆陆续续便有超过三万明军向清廷投降——除了蜀藩、秦藩以及不属于西营系的将领外,也不乏如怀仁侯吴子圣、岐山侯王会、咸宁侯祁三昇、杨武伯廖鱼这样曾追随李定国多年的晋藩大将。

这其中,吴子圣和广昌侯高文贵在得知永历弃国的消息后便立刻率兵入缅迎驾。缅军阻拦不成,于是干脆逼着永历让他们退兵。对此,永历不光不肯回国,更是对缅甸方面一味迁就,将吴子圣和高文贵给轰了回去。事后,高文贵郁郁而终,其部将征蛮后将军杨武一怒之下率高文贵本部三千晋藩精锐降清。那前后,吴子圣也降了清军。

类似的还有祁三昇,同样是入缅迎驾,同样是被轰了回来。永历朝廷为绝了这些明军迎驾回国的心思,甚至不惜谎称已经乘船奔福建去投奔郑成功去了。也不知道,郑成功若是知道了此事,其心理阴影面积几何……

这些都是战斗力非常强悍的部队,明军多年来磨砺出来的精锐,吴三桂将他们改编为忠勇、义勇十营,轻而易举的剿灭了那些仍旧坚持抗清的明军。后来,待其掀起三藩之乱,依旧是仰仗着这支强兵屡败清军。若非这个自守贼胸无大志,没能趁着初起时的势头一口气吃下整个湖广,进而顺江而下收复南京,清廷哪有可能再度上演如剿灭南明一般,凭着江浙财富编练大军,对三藩及郑经、王辅臣、察哈尔蒙古等一系列反清势力实现逐個击破的戏码?

除了这三万明军以外,后续还有明军陆陆续续的向清廷投降,甚至包括不少原本脱离了行在自行躲起来避难的文官,在绝望之下也选择了向清廷投降。余者,不是如李定国般死于荒野,就是被清军剿灭,甚至有些干脆直接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事实上,李定国并非没有打算过要重新整合这些部队,包括被白尔赫图击败而逃亡木邦的巩昌王白文选和驻军滇南临安府的广国公贺九义在内的部分明军在其劝说下也纷纷重新接受了晋王的统领。

原本,李定国完全可以通过重新整合这些兵力和战斗力上都并不逊色满清灭国大军的明军各部,进而展开对云南的反攻作战。可是永历弃国的消息一传开了,引发的集体性的绝望情绪又岂是他这么一个异姓亲王能挽回的!

“忠诚皆系于一人之身,这狗日的封建社会。”

一直以来,远隔万里加上永历朝廷本就有着独立的行政体系,这使得他根本没办法将影响力投送到云贵。

他确实改变了这个时代很多,但三王内讧还是爆发了,李定国政治能力低下所导致的那一系列昏聩行径也没有幸免,清军同样轻而易举的拿下了贵州。这些历史上发生了的惨剧无一例外的发生了,时间也到了现在这个月份,郭之奇和柯宸枢也没有送来关于永历朝廷移跸广西的消息。那么,遮炎河惨败和朱跑跑出国进修的事情估计也避免不了。

对此,陈凯也是无可奈何,甚至他都没办法去指责那些在永历弃国后选择降清的明军——毕竟,华夷大防不等于近代民族主义;毕竟,大明王朝也不是近代民族国家;毕竟,封建王朝的君主连祖宗传下来的江山社稷都不要了,身为人臣没有了效忠的具体目标,自然也就没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支撑;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李定国!

“若是将明清战争比作是一局象棋的话,永历这个老帅自己跑出了棋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