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亦不可得。彼言岂可信乎?父在本朝,岂非堂堂一平国公哉!即为清朝,岂在人后哉!夫归之最早者且然,而况于最后者?”
“虽然,儿于戊子岁亦已扬帆入粤屯田数载矣。不意乘儿远出,妄启干戈,袭破我中左,蹂躏我疆土,虔刘我士民,掳辱我妇女,残虐我郑氏族人;其余将士之财帛,百姓之钱谷,何可胜计?”
中左所的漳国公府里,郑鸿逵一字一句的看着郑成功的回书。很快的,书信送往福州,浙闽总督刘清泰与新任的福建巡抚佟国器二人则越俎代庖,先郑芝龙一步阅读起了这封书信来。
这几年清廷与郑氏集团的你来我往,二人既然为这一督一抚,也是早已对此有所了解。郑成功的书信中有了清廷不可信的基调,郑成功便在书信中翻起了旧账。
说起来,两军交锋,各为其主是没必要提及的,但是郑成功一讲博洛乃至是其背后的清廷对郑芝龙的欺骗,二谈清军突袭中左所,区别无非是因陈凯守住了中左所而少了“掠我黄金九十余万、珠宝数百镒、米粟数十万斛”之类的字样,多了句“残虐我郑氏族人”之语,但是把这些说清楚了,就更加作实了清廷的不可信。
“夫沿海地方,我所固有者也;东西洋饷,我所自生自殖者也。进战退守,绰绰余裕。其肯以坐享者反而受制于人乎?”
“且以闽粤论之,利害明甚,何清朝莫有识者?盖闽粤海边也,离京师数千里,道途阻远,人马疲敝,兼之水土不谙,死亡殆尽。兵寡必难守,兵多则势必召集,召集则粮食必至于难支,兵食不支则地方必不可守。虚耗钱粮而争必不可守之土,此有害而无利者也。”
“如父在本朝时坐镇闽粤,山海宁宁,朝廷不费一矢之劳,饷兵之外,尚有解京。朝廷享其利,而百姓受其福,此有利而无害者也。清朝不能效本朝之妙算,而劳师远图,年年空费无益之赀,将何以善其后乎?其或者将以三省之虚名,前啖父者,今转而啖儿;儿非不信父言,而实其难信父言者。”
“刘清泰果能承当,实以三省地方相给,则山海无窃发之虞,清朝无南顾之忧,彼诚厚幸。至于饷兵而外,亦当使清朝享其利。不亦愈于劳师远图,空费帑金万万者乎?”
说起来,双方对于这封书信的第一阅读人绝不会是信封上的郑芝龙一事,其实都是心照不宣的。此刻书信中提及了刘清泰,其人与佟国器对视了一眼,很快就从这位妹妹刚刚入宫为妃的外戚眼中看到了与他眼中一般的“讨价还价”四字。
“前面抱怨了那么多废话,说到底还不就是想要朝廷兑现当年对他父亲的承诺,要福建、浙江和广东这三省的地盘,我呸!”
此时此刻,刚刚看过书信的佟国器险些骂出了口,于刘清泰这边而言,郑成功的这封家书中对于降清一事的模棱两可,他亦是尽数看在眼里的。
至于后面的诸如“父既误于前,儿岂复再误于后乎”之语,如“况儿功名之念素淡,若复作冯妇,更非本心”之句,再如那“不然,悬乌有之空名,蒙已然之实祸,而人心思奋,江南亦难久安也”的话说来,无非是自夸兵力雄厚,威胁清廷若是不让他如愿就继续与清廷在东南沿海开打。
“思远,这是好事,只要他有求于朝廷,对于朝廷来说就足够了,不是吗?”
刘清泰如此说来,佟国器当即便明白其人所指。说起来,这三个省,福建且不提,浙江的杭州有驻防八旗,广东更有平南、靖南两藩,早已并非是隆武二年时的局面了。
地头蛇们不会同意是一回事,况且此番议和清廷的核心层也是缺乏足够的诚意,无非是想要借议和来缓解东南的压力,防止郑成功与西南明军合流。当然,若是能够招抚成功,郑家的水师和海贸巨利也是对清廷大有好处的,最起码能够分润些许,总比郑成功凭此来与清廷作对要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