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郑归一!”
陈凯口中的那个所谓的诸郑归一,指的并非仅限于南安石井郑氏家族,而是因集团首领郑芝龙降清且被清军软禁而四分五裂的郑氏集团各部!
隆武二年,也就是去年,作为郑氏集团首领的郑芝龙降清,其子郑渡、郑荫等人皆为博洛押送回京。失去了首领,郑氏集团登时便化作了一盘散沙。郑芝龙降清后,按照满清统帅端重亲王博洛的命令,给麾下的部将们写信,要求他们与其一道归顺清廷。
接到命令,郑成功的五弟澄济伯郑芝豹,部将武毅伯施福、总镇施琅、黄廷、洪习山等人便率领大部分福建明军,计有十一万三千余众降清,此为其一;
命令下达,降清者有之,抗清者亦有之。
郑芝龙的四弟定国公郑鸿逵在劝阻郑芝龙未果后,便率部移镇金门岛,举兵抗清,此为其二;
郑鸿逵起兵反清,同时也包庇了即将被郑芝龙带走的郑成功,防止其人为清廷抓获,而后又到了这南澳岛上,此为其三;
与此同时,永胜伯郑彩、定远伯郑联兄弟在永宁卫中左千户所,也就是厦门起兵反清,其中郑彩更是改奉鲁监国为主,引浙江明军入闽,此为其四;
隆武身死,大学士苏观生等人于广州拥立了隆武帝朱聿键的弟弟朱聿鐭,参与拥立这位绍武帝的广东总兵辅明侯林察,此人亦是郑芝龙的部将出身,一度奉绍武帝为主,所部亦是绍武朝廷的核心武力,此为其五;
崇祯年间,郑芝龙曾长期担任南澳副总兵的官位,后来郑芝龙升迁,南澳副总兵之位便在郑氏集团的掌控之中,忠勇侯陈豹便坐镇于此,此为其六;
除此之外,还有大批的郑氏集团武将分散在福建、广东等地,有的已然降清,有的则聚众自守,还有的隐居乡里,一句分崩离析完可以形容郑氏集团的现状。
明末清初,作为中国海洋面上的实际霸主,郑氏集团盛期一度拥兵二十余万,海船不计其数,控制闽粤沿海航道以及其中比例不匪的海贸,岁入白银达千万两之巨。
到了今时今日,作为郑芝龙的法定继承人的郑成功带着百来人浮海从安平抵达南澳,收编了南澳协的兵马,才勉强有了一个存身之处,比之当年实在是差距良多。陈凯的言下之意很是明白,重建郑氏集团,借以壮大自身,方可与满清在陆上争衡!
陈凯此言既出,郑成功的脸色当即就是一变,在此之后,更是变幻了几次颜色,最后却也没有能够下定决心。
“今天太晚了,陈参军先回去休息。此事,改日再议。”
“下官告辞。”
离开了书房,陈凯走在了回返小院的路上。此时此刻,星河灿烂,月影成三。透过史料,他很清楚,郑成功是孤独的,孤独的在一条看起来没有任何胜算的道路上独自前行。而现在,他也走在了这条路上,搀扶着尚在咿呀学步的国姓爷,帮助他更快的成长起来,成长为如历史上那般真正的东南砥柱。
刚刚的那句话,绝对称得上是披肝沥胆,不光是陈凯有这个自觉,就连郑成功亦是如此。只是这件事情却绝不是那么简单的,就好像破了的镜子,想要重圆,实在是千难万难。
一夜无话,第二天,陈凯照常去上值,藤盔的事情已经确定了下来,接下来的日子,军器工坊的藤匠们的主攻方向就从藤牌转换为了藤盔,抓紧一切时间,争取尽快的完成军的列装工作。
除此之外,这一战后,郑成功军中的不少新兵也有了一定的战斗经验,刀牌手的比例要加大,所以陈凯也决定调整一下铁匠组打造冷兵器的比例。说明白了,就是降低长枪产出,提高腰刀的产量——至于藤牌,库房里还放着一堆落灰呢,却也不急。
陈凯记得,郑成功自起兵以来,除了隆武二年由于是腊月才在南澳起兵,此后每年都会对满清占领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