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第二种水利机械(1 / 2)

王由桢筹划了很久的这种水力机械,不仅能用来搬到漕口,还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让纺织体系的工业产业链更近一步,再一步提高纺织体系的初步工业化。

另外,还可以容纳更多的工人。

海盐村的盐丁们也能跟着享受工业化的红利,彻底掌控人心还比较浮动的第二块村子根据地。

这种水力机械不是别的,正是一种纱锭下游的水力机械。

水力织布机。

王由桢来到潍水岸边,第二座水力工厂已经初具雏形。

水流激涌的浅水河边。

外围一圈高大的土墙已经修筑好了。

高炉水塔、湢室、公用茅房、石灰等用来预防温病的设施,全部搭建完毕。

泥瓦匠们正在热火朝天的搭建水上车间,以及用来运送大宗货物的小马头。

王老爷子已经打造好了一台水力纺纱机,也已经组装好了,正在试用水力织布机的产量。

王由桢走进紧闭的正门,顺着一条青砖路走到壹车间。

一台水力织布机正在运转,快速的纺着棉布。

大明的织布机是踏板织机,用双脚踩踏,双手打纬,进行棉布的纺织。

有着不少的缺陷,其中最大的两点。

第一,双手打纬。

纺妇用手拿着梭子,把纱线从左侧穿到右侧,再从右侧穿到左侧。

不停的来回纺布,棉布的宽度是由左右手的长度决定。

如果棉布再长的话,左右手的长度就不够了。

为了更快的纺出棉布,不管是大明的棉布,还是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印度棉布,长度一般在三尺以内。

也就是王由桢在推行的一种更为精准的新度量衡,王氏度量衡的一米以内。

这样一来,就大大制约了棉布的实用性。

棉布剪裁成衣裳只是一种用途之一,还有棉被、幕帘、地衣等等用途,这些的用料宽度可就不止三尺了。

第二,织布速度。

棉布是由纺妇用手左右来回纺出,纺妇挥动手臂的速度,决定着一天能织出多少棉布。

纺妇不可能一直挥动手臂,穿一段时间的梭子,就要歇息。

另外,还要上茅房、吃饭、患病等等消耗的时辰加起来,织布就慢了很多。

王老爷子打造的水力织布机,却是彻底解决了所有缺陷。

首先用的是飞梭,解决了宽度问题。

在织布机横梁上加了一条滑槽,滑槽里打造了一个带有小轮子的梭子。

滑槽的两侧是弹簧,以及两个小木锤。

通过小木锤的打击,飞梭在滑槽里滑动,不停的纺织棉布。

棉布的宽度就不是纺妇的手臂长度决定了,而是滑槽的长度。

这么一来,棉布的长度就有了颠覆性的变化。

可以是一米,也可以是两米,甚至可以是三米。

其次,用的是水利。

水力织布机的两侧有两个水轮,在水流的带动下,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

水轮通过轮轴带动水力织布机。

从而带动水力织布机上一连串的机械运动。

两个小木锤不停的捶击飞梭。

飞梭末尾系着纱线,快速的在上下交错的经纱中间穿过。

完成一次打纬。

织出一纬的棉布。

速度不知道比纺妇用手快了多少倍。

王由桢走进‘咔嚓’作响的壹车间,二叔直勾勾的盯着水力织布机,简直就像是见到了鱼儿镇最漂亮的俏寡妇洗澡。

眼睛一点也不愿意离开,要不是因为眼睛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