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系列的载货空间要比播音大,但是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安全方面不得不慎重。而且他停产了。
张彦明不考虑二手机,隐患太大,又不差那几个钱。
这个时候毛子的飞机基本上都在停产停飞状态,而且电子技术相对于欧美相当落后,唯一能和播音相爱相杀的只有欧客。
但欧客的全货型相对于播音来说技术各方面也不完善。而且还贵。
欧客在这个时候在民航方面已经是播音的正式对手了,它的合作国中就包括中华,被国内大量采购。
如果张彦明这边是普通单位,也免不了要被欧客扒层皮,它的同载量飞机价格在国内比播音多了差不多一千万米刀。
当然,这是扒皮价,国内买飞机都需要经过航空器材进出口公司,需要向他们交申请,由他们采购。
张彦明这边因为股东成份的关系,得以绕过进出口公司,直接向飞机厂下单。可以省下不少小钱钱。
除了联合航空,这是第二家绕客。
再说张彦明也确实不想买欧客的运输机,相对于747他的劣势相当明显。
不管是稳定性安全性还是续航,最终确定买747-400全货机,载重一百一十吨。在99年这会儿来说,有点大材小用了,可能没这么多货要运。
但是,眼光总要放远一点儿,这玩意儿这么贵,也不可能以后再换。而且张彦明总觉着,现在的航空货运总吨位比较少,是因为没有那么大的运载量。
只要有了飞机摆在这,说不定需要运的货物就一下子多起来了呢。这事没准儿。
就像物流,最开始城际转运的时候有几个想到去跨省了?谁敢买大车?没东西拉那就是赔。结果呢?多大车都是给你装满喽。
零旦业务一下子就爆发起来。
张彦明的计划是买十五架,这也是全面考虑下来做的决定。五个机场,保持一个机场三架,运载三百吨。
当然,东部南部的运量肯定比西边和北边大,到时候调就是了,就是打个比方。
他也没直接找播音,那就是有点主动上门找敲的意思。
有史密斯这哥们在,不用白不用。
张彦明让史密斯在阿米丽卡那边先和播音接触,谈了谈下单的事情,拿了个价格,然后才正式开始商谈。
十五架,大客户了,很多航空公司从开业到倒闭都没有这么多飞机,而且还是统一的大机型。
很多航空公司都是以小机型为主,一次拉个一两百人那种窄体客机。
747是宽体大型机,满载客接近四百人。
播音和欧客99年这会儿在京城都有公司,负责国内的销售以及服务。挣了不少钱。
但这两家公司说句实在话,和所有在九十年代进入国内的外国公司一样,都不是什么好玩意儿,好事儿没少干。
播音为了不让国内拿到航空技术甚至把和我们合作的卖道公司收购然后销毁技术资料。多大的仇?
他们就忘了,播音公司当初刚成立的时候,技术总监就是中华人,王助。
研发了播音第一架飞机并拿到了阿米丽卡海军的定单。
然后可笑的是,飞机试飞的时候不让王助进场,说怕泄密。什么玩艺儿。
王助一怒之下离职回国,要造自己的飞机,可惜那个时代呀,可惜了。
王助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他有个学生,叫钱雪森。
那个时代中华出了不少了不得的人物,王助,王安……老王家出人才呀,了不得。
王安可是凭一己之力差不点把蓝色巨人干翻,他死后留下的技术支撑起了微硬,因特尔,台及电等等这些公司。那是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