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实话,当时的拍摄技术以及设备各个方面的原因,这部电影放在现在来看,硬伤相当多,都要一一加以改进才行。
虽然说的是那个时代的事情,也应该符合这个年代的人们的审美以及一些细微习惯才好。这就是一部电影的融合度以及代入感的问题。
很多电影投资不是不高,场面不是不大,什么特效也是加的足足的,为什么就是票房起不来?融入代入感太差,一点儿共鸣都没有你让观众怎么办?
就像刻意丑化拉低反面人物的形像和智商,为了曲折而硬去曲折,为了突出人物形像设计的很违和的行为和台词这些。
放在那个时代或许没有什么问题,拿到今天就不适用了,小孩子也能看出问题。
还有就是演技问题,那个时代是以演话剧的形式去演电影的,所以表情眼神动作各方面就相当夸张,很硬。
这不是演员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
事实上张彥明弄这个,已经是再次创作了,电影不可能记得那么详细清晰,很多细节上已经不同,就是按照记忆里那部电影的主要情节重新写了个故事。
算是向这部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致敬吧。
这部电影的主创人员包括导演演员的结局都不太好。
张彥明是想用这部片子来试试水,看看老百姓的接受程度以及市场反应。
整个九十年代,实质上国内的电影产业是停滞的,电影市场是荒凉的,而同时,欧美大片脚盆动漫还有南朝的文化正在大举入侵。
近二十几年时间,两代人,我们的精神层面是完全缺失了的,大方的把整个市场以及精神层面的引导交给了老外和他们的迷众。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2005以后整个社会秩序渐渐失控,道德完全崩溃的原因之一。
如果这部片子市场反应良好,张彥明会陆续推出一个系列,记忆里的那些小英雄太多了,闪闪红星潘冬子,我们的英雄王二小,一封鸡毛信小海娃,小英雄苏保……
国内是特别特别忽视儿童的,这里必须用忽视这个词而不是不重视。
口号喊的地球上最响亮,实际上呢?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
从幼儿园时代就开始扼杀孩子的天性,各种毒食品毒奶毒玩具毒服装充斥市场,各种以少年儿童为对像的保健品保健用具实际上在残害着孩子的身体。
为了挣钱或者说骗钱,各种学习班补习班这个班那个班铺满了这块土地。
再穷不能穷教育。
于是整个教育体制变成了印钞机,高昂的学费各种费恨不能掏空所有家庭,但却对教育本质只字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