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青玉古折(三)(1 / 3)

簪娘别传 林所 1458 字 3个月前

正统十四年七月,宣府镇大雨。

邝埜和王佐跪在庭前积水的洼地里,已有数个时辰。雨水嘲讽似的泼在两位大臣的头顶,一路向下,顺他们紧抿的嘴角流进湿透的衣领中。

站在屋檐下的侍卫们看也不是,别过头去又太过刻意。只好一个个低着头,装作打盹。

庭院中零零落落的栽了些早园竹,环绕在跪地的两人周围。因大雨清洗的缘故,竹节油亮且竹叶青翠,作为雨中景色观赏,确实是美。可邝埜与王佐心中郁结,顾不得什么不自在的侍卫亦或是雨中青竹。大雨打在两人身边的泥土中,不像打在屋顶一般有声势,听起来只是绵软的一声,犹如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无力。

“大人以为如何?”邝埜率先开口,说了一个不清不楚的问题。

“太监不除,国家不兴。”王佐大胆开口。

“如何除法?”邝埜追问。

“只要皇帝与我们在一边...”

王佐停嘴了。

两人的安静愈发衬出雨势的滂沱。所幸时至七月,雨水里的寒气不深,不然即使两位大人都是身强力壮的男子,也会熬不住病得死去活来。

“行军难啊。”邝埜突然感叹。

“多少年没有这样兴师动众了。”王佐点头。

“说起来,这件事一开始倒是太监有胆量。”

两人说着笑了起来,把庭前看守的侍卫们都给吓着了。一名侍卫小心翼翼地上前问:“大人们可是冷了?要不小的去通报王振大人,大人们也好尽早回屋休息。”

王佐苦涩地摇头,说:“小伙子倒是心善,只可惜我二人不跪到晚上,王振大人是不会放我们起来的。这不,兵部尚书跪在你面前呢,还不报个名字好让大人记住你?”

邝埜听完了哈哈大笑起来。

那侍卫犹豫了半天,才小声说:“小的名为夏渝义,但小的只是回大人的话,不敢趁机与大人们套近乎...”

邝埜与王佐对视一眼,脸上均是挂起笑容。多亏这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侍卫,两人的心情好了很多。

邝埜接着问:“你是从北京随军来的,还是本就驻扎在宣府镇?”

“回大人的话,小的家住顺天府,随军来的。”

“哦,那你们这些从北京开来的士兵,可知道此次北伐因何而起?”

“是,是因蒙古犯境,所以天子才亲率大军讨贼。小的能为天子上战场,是祖上荫庇,莫大的福气。”夏渝义红着脸说。

王佐不禁苦笑了一声,轻轻叹息:“是,是,蒙古犯境,大军讨贼,真是祖上之福啊...”

事实上,位居两部尚书的邝埜和王佐对此次北伐到底因何而起,是再清楚不过了。

在大雨声中,邝埜忆起五个月前,他们还穿着棉衣呼着蒸气的日子里,瓦剌太师也先所派遣的使者来京贡马。当时王振接待他们清点人数时,发现使者通报的是三千人,可使团中实际只有两千人。交纳贡品后,使者们照例向朝廷索要珍玩奖赏,却想混水摸鱼,按着上报的三千人索要相应的犒劳。王振自然没有答应,不但不按虚报人数发给他们奖赏,还从奖赏中划去了马价的一部分。恼羞成怒的瓦剌使者回到部中后四个月,瓦剌太师也先借由此事滋事生衅,向明边防进军。由此才有了王振带着一头热血的皇帝从北京出发越过长城北伐,一路冲到宣府的后事。

但似乎在此时对着这个年轻的侍卫说这些不大合适,他正因祖上荫庇而红光满面。于是邝埜与王佐继续跪在庭中,接受他们忤逆大太监的惩罚。

两人的衣裤浸在泥里,已经肮脏不堪。由于大雨冲散了院中泥巴,越来越多的黄泥堆积在左手边的王佐小腿处。夏渝义从荣誉感中清醒过来,不忍地问道:“大人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