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十万青壮协助修建关中水利工程。”李洛再次说道。又少了二十万能吃饭的青壮。
“再招募十万人修葺洛阳西苑,反正也是要修的。不如趁着眼下劳力充沛,干了这件大事。”
“再动员男丁一百万,在豫州修建水库两千座,用以灌溉。”
一百万人修建水库,看似人多容易出乱子,其实水库都是分开的。
李洛很清楚,河南虽然是产粮大省,土地肥沃,可后世经常干旱,最著名的就是1877年和1942年,因为干旱,赤地千里,饿死数百万人。
河南地区有黄河淮河洛河,按理说旱灾不应该那么频繁才对。可是因为北方生态环境恶化,治河不善,加上水利工程少,所以是两年一小旱,三年一大旱。
宋金时期还好,河南地区的粮食产量仍然强大,因为生态还没有恶化。加上宋金统治者重视农业水利,所以还很富裕。
可到了元朝,官牧私牧到处都是。不但蒙古色目贵族大量跑马圈地,圈建牧场,就连被胡化的汉族豪强,也有样学样的大肆放牧。
于是,到了明初,整个北方,生态都急遽恶化了。华夏北方的没落,其实就是生态恶化的过程。
就说现在,历史上还是元初,可豫州平原之上,已经很少能看到树林了。
河南频发旱灾的历史扭转,是在后世建国后。
那位伟人一声令下,在全国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改天换地”工程。调动上亿劳力,修建水库八万四千座,蓄水堰塘七十四万个,整治五大水系,修建河堤十七万里。
这才彻底扭转北方长期干旱,南方长期水灾的历史。
眼下有几百万难民,就是一个天大的机会。
不然,后世之君,怕是没有魄力征调几百万人来搞超级工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就是了。
“再征调一百万人,在雍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等地,种植树苗八千万株!”
此话一出,群臣顿时面面相觑。什么?专门花一百万人种树,这…
李洛道“这木能固水。树木丰茂,则雨水充沛。植树造林,实在是利国利民之大业。我大唐环卫寺,就是负责这环境生态,令大唐山林水泽,永葆自然生机,这是自然之天道。”
林必举道“陛下,植树八千万株,这树苗容易,从各处大山上挖就是了。可栽种在哪里呢?”
八千万株树苗啊,这一旦种下去,数十年后要繁衍多大的树林?怎么能不慎重?
李洛道“就重在黄河河边,淮河河边,水库周围,沟渠两边。另外,耕地不得侵占林地,河南等地,开发已久,不可在开荒。擅自开荒耕种者,按律论罪。”
皇帝的意思很明确,像豫州徐州等开发早的地区,不许再开荒,不许再增加耕地。
过度开发的恶果屡见不鲜。可是历代朝廷一直在鼓励开荒,却没有禁止再开荒的。
李洛要是再在中原鼓励开荒,那就是白痴了。中原根本不缺耕地,缺的反而是人口,开的哪门子荒?不退耕还林就不错了。
大唐如今占了那么多土地,其中还有好几个后世著名的产粮重地,已经不缺耕地了。
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北天竺都在大唐控制之下,还怕没有耕地?
大唐需要的是可持续性的治理。一旦北方生态好转,那么就不会像后世那样积重难返,被沙尘暴肆虐了。
既然要开创千古未有的大唐盛世,那大唐江山一定要拥有绿水青山,尤其是中原地带,更要像个中原老大哥的样子。
“另外,再征调五十万人,治理黄河,务必使黄河下游故道再无夺淮之危。”
“任命都水监任仁发为正三品黄河治理大臣,会同水利官员组建黄河治理衙门,全权负责治黄大事。”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