溉城外四郊的农田,一举两得。
宫城之外的皇城,宽十一里。皇城八座大门,每边两座。
皇城中是几大道宫,大唐学宫,医道学宫,天师府,真道宫,太庙,天坛,九部十二司(寺)衙门,大唐银行总行,钟楼鼓楼,国库,武库,禁军大营,王府,五品以上朝臣府邸等等。
皇城虽然不是寻常百姓居住的地方,但也有街市,叫皇城商街,分为东南西北四条商街,但由专卖司的官商经营,属于国有商业,收入归国库。
皇城之外,就是外城了。
外城占了整个长安城的大半面积,是五品以下官员和平民百姓居住的。
像前唐的长安城一样,外城同样设置了坊。但李洛的坊和唐朝的坊区别很大,生活区和商业区的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李洛的坊其实就是后世的小区。
李洛计划将长安城分为长安、万年、盛世、太平四个城中县,各以东南西北划分。
城中道路,分为天道,街道,坊道三级。
天道有四条,呈井字型,每天宽达七丈,每隔十丈,设置一对灯台。四条天道共设置灯台两千座,每夜耗油千余斤。
与此配套,还要有上百辆消防水龙车,每夜巡视全城,防范火灾。每夜还要有数百名警士,巡查夜市。
街道呈口字型,围绕皇城和外城一圈。各坊以街道为中轴线,相对排列。每坊都有坊墙。出门就是街道,街道两边就是商铺。
天道和街道两边,还要栽种花草树木,规划人行道和车马道。
每县都要有清城所,管理清洁和环保,经营粪便,加工粪肥。
除了商街两边的商铺商楼,还要修建东南西北四座百货商城,经营衣物、布匹、皮货、珠宝、文具、书籍、食品、车马等综合百货,招商给私人经营,形成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四大商业中心。
每坊还要修建学堂,蹴鞠场,消防水池。每县建公共藏书阁,马球场,公园,慈恩院,铜簋举报所,剧院。还要配备消防水龙车。
还要有容纳数万兵马的禁卫军兵营,防守京城九门。
街道也要设置灯台照明,同样需要两千座灯台。天道加上街道的照明费,一年需要十万银元。可未来的长安城,在几千座灯台的照耀下,也成为不夜之城,增加的商业税收,足以抵消照明费。
坊道,就是各坊之间的道路。坊(小区)虽然有墙,但不是封闭的,相互之间可以流通。但一个坊市到另一个坊市,必须要登记,就像后世管理比较严格的高档小区。
这当然是为了治安和管理需要。
长安城可是未来要承载百余万人口的超级大都市。所以各坊内的民居,必须要以二层阁楼为主体建筑,还必须采取四合院的模式,节省院子,不让百姓单门独户的独享一个院子。
这么设计还有一个好处。几户人家以四合院的模式居住,相互之间可以监督,一旦有人作奸犯科,或者有伤风败俗之事,或者有外来人口,就很容易被发觉,难以隐瞒。
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邻居关系变得更亲密。
如此一来,坊市密布,又不封闭,又利于管理。
不过,考虑到居民的贫富不同,四合院按照大小和豪华程度,也分为三等。有钱的商人,完全可以购买整套。或者购买官府拍卖的城中空地,自己修建,但面积有限制。
各坊同样有地下排污沟渠,呈现蜈蚣脚般排列,每个四合院,都有一个排污口,修建在院子的低落位置,一下雨,水就流入沟渠。
李洛和崔秀宁的计划太大了,也太规整了。他们计划搞一个古代的房地产开发,修建四万个四合院,满足百万人口的居住需求。
如此算来,光是排水排污渠道,就长达好几千里,哪怕平均每条渠道半平方米的横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