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出了宜阳,亲自在外领兵?
……
一收到暴鸢的信,乐毅就发觉到了不对,所以在他收到肥义的信时,并没有前去攻打宜阳,因为秦王不在宜阳。
他就算攻取了宜阳,可除了损耗兵力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反而会让他麾下大军,陷入死地。
现在早就不比当初了,洛邑不破,宜阳就不能取。
今日晚间,他派出去的斥候回来了,韩军大败,暴鸢将军不知所踪。
很有可能,已经被秦军俘获,或者是被击杀了,四万韩国劲卒,他所收拢的残部,就只有三千,那意味着四万大军,绝大多数被秦人所诛,这样一算,联军又一下子少了四万大军。
秦人的变化很快,他必须也要跟着变化,甚至更快,才能不至于落败。
宜阳的大军,应该是出了八万左右。
秦人八万大军,秦王亲自率领,设计了暴鸢,肥义想要救援,却并未起到作用,那现在肥义,应该是收拢四万赵军,又继续北上了。
在乐毅眼前的一张地图上,乐毅将战场的形势,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宜阳,他写了个五万,洛阳,他写了个十七万,北上的,他写了个八万,丹水谷口、径城一带下来的,他写了个五到八万,这应该就是秦军所有的动向了,秦军南北两路,要下成一盘棋了。
五万,十七万,八万,五到八万,那秦军人数,应该是在三十五万到三十八万之间。
接下来,再算一下他这边的。
他麾下还有三十万,肥义四万,至于廉颇,真不好说了,暂且就不算进来吧,若是秦军真的是超脱他的预料,廉颇应该是已经败了,那他和肥义麾下大军加起来,就只有三十四万人数了,比秦军还少了一些。
这将意味着,战争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再也不能以原先的想法,去做决定了。
其实战争从开始到现在,这么长时间,他唯一就错误判断了两件事而已,就是这两件事情,造成了今日的局面。
一开始,他麾下有五十万大军,对秦人宜阳洛阳,两面围攻,但因错误地判断了冯章,令他分走了五万余军,后来又因为对白起的判断失误,直接导致了暴鸢的失败,甚至于廉颇的失败。
就是这两次的失误,让他彻底的陷入了被动地步,从现在开始,他一定不能再犯错了,事不过三,要是再有一次,将会是彻底的失败。
洛邑这颗钉子,暂时不能拔了,他要选择继续退兵,继续往东。
乐毅手指着地图,细细地看。
对了!
就退到大梁去,那里有大梁五城做依托,可以令他驻兵坚守,更重要的,也可稳固后方,让冯章不再成为他后方的威胁。
白起南下的目的,不也是大梁吗?
因为在这里,可以截断联军的去路,将联军彻底击败,乐毅赶在白起之前,率先来个撤退,退得彻底,让秦人的计划落空。
这一次,乐毅没有先着急下决定,他又来回想了一天一夜,深入地进行了复盘,最后得出结论,必须要撤兵了。
撤兵了,还有以后,可卷土再来,若是不撤兵,即将要面临和秦人的决战了,一旦决战,联军必败无疑!
他有这三十几万大军在手,他还可以说动诸国国君,再次发兵,不行就与秦人消耗,看谁能够耗过谁,他就不信,秦人能立于不败之地。
乐毅虽然失败了,但他还是聪明的,还是智慧的,还是能干的,对于战局形势的把握,他是要和匡章旗鼓相当的,这样正好让秦王大决战的计划,落空了。
当即,乐毅火速书信给肥义,令他不必再与秦军交战,只需要往东方撤退,因为白起南下,已然势成。
紧接着,他又尽书利弊,和此间形势,火速传信给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