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仔兴奋的在巴刹内一座座摆得高高满满的神台中穿梭。
巴刹,就是南洋马来话“asar”的音译,从波斯语的“bazaar”而来,意思是“市集”。早期的马来西亚半岛以及邻国印尼是东西方的交接点,许多来自印度与中东的商人在这裡经营市集。而傻仔生活小镇的巴刹,其实只是用锌板盖在一大片水泥地上而已,以干、湿区分开来。各个摊贩之间没有间隔,所以老大一个巴刹也能一眼看完。
湿巴刹里面甚么新鲜食物都有,各大小型鱼摊、蔬菜摊、猪肉摊、鸡肉摊,等。那时候的新鲜鸡都是现卖现宰的,鸡饭把鸡只宰了,让它活跳一阵子,等到一动也不动之后再扔进一个大型的滚筒里啪啦啪啦的,拿出来时鸡毛已经去得干干净净了。
干巴刹里则有各类型的熟食,比如肉骨茶、雲吞麵、牛肉粉、鱼丸麵、咖喱麵、鸡饭、糕点、炒面、等等,都是傻仔的最爱。
巴刹每年都会举办一个庆典,俗称拜天公,感谢天公过去一年来的保佑,一家安康、平平安安。那一天小贩们都提早收档,清洗巴刹。傻仔的阿爸叔叔们也不例外,努力洗刷满是鱼腥味的摊位,准备晚上的庆典。
傍晚,天色逐渐暗下来的时候,数百张正方形的折叠式木桌子已经摆满整个巴刹,铺上镶者金丝边、点缀得亮晶晶、鲜红色的布。一碟碟的烧鸡烧鸭水果糕点米酒等等统统都摆上台。最令傻仔惊叹的是那迭得高高的寿桃包。一粒粒粉红色的包子,在每一张桌子上层层迭迭的往上攀。身躯小小的傻仔倚著桌子张著口仰著头往上看,心中感到不可思议。寿桃包子塔在傻仔眼中迭得好像天一样高,根本看不到寿桃包的顶点。
扭头一看,左右侧一排排的寿桃包子被朦胧的香火围绕著,一炷炷大大小小的香火瀰漫满整个巴刹,在逐渐暗淡的天色裡,显得越来越明亮。傻仔很爱那阵阵的、呛鼻的香火味。
当夜色完全笼罩着大地时,大人们手上拿著一扎扎的香到处膜拜,让傻仔独自兴奋的在人群中穿来插去的,一点也不担心傻仔会被拐或走失。傻仔一边走,一边听著锣鼓铜钹的节奏,感觉到在这裡是安全的、温暖的。曾经的世界就是那么欢乐、单纯。
巴刹外的大马路前后端也被临时路障封了起来,电影放映商在路中间架起了大荧幕,在昏暗的夜色中放映着免费武侠电影。卖棉花糖、叮叮糖、雪糕、及其他零食的小贩也集聚在那,赚得开怀大笑。这一阵阵笑闹声,与柴油发电机发出的轰轰声交织着,在傻仔听来一点都不刺耳,反而觉得是天籁之音。
凡事都有落幕的一天,由于早期的城镇发展都自然而然的围绕着巴刹,久而久之巴刹就变成了小镇的中心点。水涨船高下,处于黄金地段的巴刹最后不得不让位于发展商。所有小贩被勒令搬到偏远地区的一座新巴刹,没有了当年的气氛与欢乐。而老巴刹则被夷为平地,在多年后也不见有任何发展,反而变成了一个露天停车场。
而庆典,在傻仔心中永远没有落幕,它一直在延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