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四章 案例(1 / 1)

宋廷川所说的,很有趣的案例,是两年前发生在台北的一个真实案件。

21岁的大学生郑捷,在台北捷运江子翠站随机砍人,四人死亡,二十一人受伤,郑捷被判死刑。

而就在今年年初,4岁女童“小灯泡”在台北街头,被一名男子用菜刀砍倒在地,“小灯泡”当场死亡,而被告却因“精神病”被免除死刑。

舆论上,很多人都对这样的判处不认同。

有人将两起案件进行类比,同样是无差别犯罪,被害者与嫌犯均不存在任何的仇怨,前者被判处了死刑,后者却被免除,民众、媒体,对此判决都表达了不认同的立场。

然而有趣的是,被害者“小灯泡”的妈妈,却公开表达了不支持死刑的立场。

“小灯泡”的妈妈只有一个问题——

他死了,然后呢?

她的女儿不会回来了。

郑捷的案件在前,可是郑捷的死一切就结束了吗?

是,媒体和民意的嘉年华落幕,所有人都觉得大快人心。

可是两年过去,那些当初在屏幕后敲着键盘疯狂叫嚣那个他应该死刑的人,有谁去照顾和慰问受害者家属吗?这样的案例因为郑捷的死而终止了吗?

如果终止了,如今她的女儿又怎么会死?

媒体极力渲染她女儿的惨状,可却从来没有一家媒体发声,去探讨出现此类案件的原因,以及大家应该怎样预防未来再有同类案件的发生?

网民站在道德制高点,自以为正义地帮她发声,要求嫌犯死刑,却从没有一个人思考,法律为什么会这样判决?法律的存在是为了替罪犯开脱吗?不是的,法律是为了维护人权,维护公平。

但是这些,在愤怒的网民面前似乎成为了一个笑话,他们不要所谓公平,不要所谓法治,他们只想平息自己的怒火,满足自己对于正义的诉求,可他们心目中的正义真的是正义吗?

不少网民为此去人肉罪犯家属,认为是养出这样的罪犯都是家属的锅,于是开始进行网暴,一家人每天收到各种各样的威胁恐吓信息,罪犯的父母被人上门追打,弟弟妹妹被退学……好像身为罪犯家属的他们就活该为罪犯的错误买单。

受害者不知不觉成为施暴者,却从来不曾想过,家人或许无辜。

帮助罪犯辩护的法援律师也受到网民谴责,认为他冷酷无情助纣为虐,却从没有一个人想过,那只是他身为一个律师的职责。

宋廷川的导师从各个角度分析了这起案件,最后给出了他们一系列的问题。

新闻报道的底线在哪里?媒体是在追求真相还是在推波助澜?

精神病人犯罪时是否该被孤立,当他们犯罪时又是否该被减刑?

罪犯是否有人权?对待罪犯家属又是否该共情和体谅?

为什么一群无辜的人,却酿成了一整个社会的悲剧?

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

这些,真的都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