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依旧狂欢。
官员,狂欢依旧。
只有朝堂上的诸公,一片寂静。
然而,其中暗流的涌动,恐怕连个太监、宫女,都能看得出来。
……。
在熊汝霖、张国维等大明忠臣的拥立下,朱以海在杭州府突然登基。
登基可谓仓促之至。
甚至于朱以海只能用戏子的戏服,来充作他的龙袍。
而登基之日,包括熊汝霖、张国维等在内的文武重臣,观礼者不过三十余人。
不是拥立朱以海登基的只有这些人,而是更多的人,只想暗中拥立,不敢示面目于人。
他们宁肯出资、派人,但要他们在局势不明前,露面表态,那就是为难他们了。
用他们的话说,“臣之忠义,唯天可表”!
也对,不止君子论行不论心,“忠臣”亦是。
如果仅是一场登基秀,那或许也就罢了。
毕竟,吴王殿下本人不在,麾下军队皆调往江北参与北伐,而大将军府诸公,除了一个一直不表态的按察司使张煌言,其余诸公大都参与政变,唯一可以替吴王发声或者斥责的吴老爷子,竟闭门谢客,连那些心向吴王的学生、官员上门请老爷子主持大局,都吃了闭门羹。
吴伯昌,摆出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而吴王府中,吴王内眷,更是紧闭内院,连往日因郡主滞留应天府,二位王妃需要帮着打理织造司的例行出府,都停滞了。
按理说,杭州府大乱不起来了。
因为府兵不属于北伐军,它在大将军府隶属之下,受熊汝霖指挥。
只要军队不乱,其它的,乱不到哪去。
也对,大将军府诸公,用尽心思,花了六、七年的时间,蛰伏于吴争手下。
这种安排部署,岂能事先不考虑到。
趁着北伐,发动政变,令吴争远水救不了近火,令军队诸将根本无法反应。
部署周密啊,可谓是滴水不漏!
可惜的是,他们依旧估摸不到,朱以海的登基,还是引发了整个江南一片混乱。
当朱以海登基的消息传出。
有义愤填膺的。
有暗自窃喜的。
有惊惶不知所措的。
但更多的是,不知所以然,只能吃瓜看戏的。
朱以海登基消息传出的次日,杭州城里,江南学院数千学子,在得不到吴老爷子和吴王府明确回应之后,毅然罢课上街游行,响应者众。
半天之内,数万城中百姓加入队伍,至大将军府衙前时,已是人山人海。
他们挂出的标语——鲁王窃国,人神共愤!
他们喊出的口号是,“此明非彼明,建兴非复辟”。
民智,初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