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时,鳌拜就已经迅速调整了战术。
按理说,在敌人有援军骑兵到来时,鳌拜应该调骑兵去阻击,然后尽快解决眼前战场,再合兵解决援军。
可鳌拜做出了截然不同的战术调整。
他令步军中的弓弩手、火枪兵东移,向风雷骑来的方向,组成一道约六千人的“人墙”,其密集度堪称这个时代之最。
弓弩手在前,火枪兵在后,二者之间几乎是后背贴前胸的,且参差交叉。
很难想象,一个满族将领,在几年下来,已经掌握了火枪致胜的战场秘诀,那就是以数量战胜质量。
初期的火枪战术,不可能讲究精准,哪怕是后世,除了狙击手之外,火力的输出一样讲究密集,战场上想以精准取胜,实在是强人所难,那得需要多大的成本去训练一个神枪手啊?
就是鳌拜这个命令,着实让钱翘恭吃了个小亏、宋安吃了个大亏。
钱翘恭心知自己来得晚了一天多,在风雷营斥侯禀报锐士营正在激战、且形势不妙时,他也急了。
这一急,既有的章法就乱了。
按理说,钱翘恭此时应该分兵两路,从战场的南、北两边,对战场进行分割包围,这事风雷骑完能够做到,此时战场上双方正在激战,风雷骑的调动完不受敌人阻止。
这样一来,既能断了清军继续南下增援滋阳的可能,同时,从锐士营背后向敌人的正面突击,效果要远比正面迎着正向自己而来的火枪、弓弩兵要好太多了。
可惜,钱翘恭当时下达的命令是,正面突击。
这就和鳌拜的战术正好相反,就象双方换了阵营位置一样,钱翘恭认为鳌拜必定是会派骑兵来迎战的,那么把骑兵吸引过来,宋安的压力就轻了,锐士营对战敌人火枪兵,那还不是小菜一碟?
只要宋安解决了敌人步军,那么东西夹击一旦形成,那就得轮到鳌拜劳神己部会不会灭了。
话说起来很慢,可那时就一瞬间时间,需要作出的反应,根本没有太多时间,让双方将领细细斟酌之后,再作妥善决断。
所以,一场战斗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指挥员临机决断。
而鳌拜此举,或许是一时巧合,亦或许他是真领悟了热兵器交战的秘诀,反正也没有人能从死人嘴里问出来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