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诺亚方舟与女娲(1 / 3)

高龄古猿的判断在初期拯救了族人的性命,及时躲避到岩山上可以避免被洪水卷走,又或是被泥石流淹没,但同时又断了族群逃跑的后路。

撤离变成了天方夜谭。

当时的古猿根本不具备造船的知识储备。

绑在木头上随波逐流,看能漂到哪里去,把一切纯粹交给运气?

这点子看起来很美,但其实问题很多。

第一,那时候没有绳子,只有藤条。藤条拿来拖拽物事还行,但拿来绑人却很难固定牢靠,绑着的人很容易滑落。

第二,藤条的数量也不够,救不了几个人。

第三,这里本就是光秃秃的岩山,没多少树木。

第四,在汹涌的洪水中,人即便抱着树干漂流,也很容易埋入水中进而溺水。

综上所述,这并不是个存活率很高的点子,可行性极低。

即便真有三三两两的人能侥幸活下来,但部族已经不复存在。

落单的古猿进入野外,也没有任何幸存的可能。

即便以陈锋的聪明才智以及现代人的见识,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被封锁在山顶的原始人类如何逃出生天。

所以,尽管知道留在山上只能等死,但幸存古猿们并没有什么选择,只能有一天过一天。

陈锋眼前的虚拟历史慢慢加速。

时间一天天的过,由于食物越来越匮乏,古猿们的生活习性与体态在极端环境下开始渐渐出现变化。

首先,古猿们更强力的控制饮食和调整身躯,以尽可能适应食物稀缺的现状。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虽然古猿的体型看起来越来越虚弱瘦削,但瘦削的体型和极度营养不良的状况却并未将这些撑过第一个月的人迅速击溃。

他们的动作依然敏捷,并且更轻的体重与更小的体型让他们在行动时消耗的能量变少了许多。

成年古猿身上的变化很明显,但幼年期和少年期的古猿的改变却更显著。

为了减少短距离移动时消耗的能源,这些孩子在外出时渐渐尝试仅靠双足直立行走,依靠更加发达的小脑来保持平衡。

同等体型同等体重的直立行走动物与四足行走动物以相同的慢速移动相同的距离时,只要直立动物的平衡控制得足够好,直立动物消耗的at总量更少,并且视野更高,让这些直行孩子们在岩山上寻找食物又或是木材的效率陡然提高许多。

不仅如此,本该被保护起来的孩子,竟陆续无师自通的学会了水性,且水性极佳,外出寻觅食物再返回的概率高了很多。

这些孩子甚至学会了在洪水中潜水捕鱼。

在这过程中,为了在水中更快更省力的游动,古猿孩子体表的毛发开始以极快的速度退去。

虽然古猿孩子并未迅速彻底变成现代人这样,但体表绒毛变短了很多,并且毛发渐渐变得不再吸水,毛发表层迅速被分泌出的角质层完全覆盖,形成微小的疏水鳞片结构,与现代人的头发与汗毛越来越像。

看着眼前的变化,陈锋惊呆了。

原来在远古时期人体形态的变化真的可以这么快。

不需要隔代,就在同一个人身上,因为对外部环境的需求而迅速改变。

陈锋也才知道,原来人类基因的表达方式竟会有如此强大的潜力。

关于人类的进化过程,科学家曾有过很多种不同的猜测。

即便到了科技进程高度发达的后世,人类已经可以用基因合成部分新物种,甚至可以利用殖装技术让自己也变成新物种,可关于几百万年前的人类究竟是如何渐渐变成最终模样的过程依然存在多种争论与猜测。

绝大部分人都认可人体形态是在不断的自然选择中缓慢进化的结果。

但事实上,当人类具备智慧并成为智人后,大自